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果胶的概况 | 第9-10页 |
1.1.1 果胶的结构 | 第9-10页 |
1.1.2 果胶的分类 | 第10页 |
1.2 改性橘皮果胶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2.1 MCP改性方法 | 第10-11页 |
1.2.2 MCP的生理功效 | 第11-12页 |
1.3 果胶的分离纯化 | 第12-15页 |
1.3.1 膜分离技术 | 第12-14页 |
1.3.2 柱层析技术 | 第14-15页 |
1.4 半乳凝集素-3(GAL-3)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4.1 GAL-3的定义及结构 | 第15页 |
1.4.2 MCP与GAL-3的结合能力 | 第15页 |
1.4.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第15-16页 |
1.5 题背景和意义 | 第16页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1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17页 |
2.2 酸水解制备不同片段果胶 | 第17-19页 |
2.2.1 酸水解制备过程 | 第17-18页 |
2.2.2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 | 第18页 |
2.2.3 商业橘皮果胶浓度对果胶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 第18页 |
2.2.4 盐酸浓度对果胶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5 温度对果胶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 第19页 |
2.2.6 加样方式对果胶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 第19页 |
2.3 膜分离技术 | 第19-20页 |
2.3.1 超滤操作条件的确定 | 第19页 |
2.3.2 超滤脱盐过程 | 第19-20页 |
2.3.3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 | 第20页 |
2.3.4 渗透通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3.5 电导率的测定 | 第20页 |
2.3.6 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3.7 色值的测定 | 第20页 |
2.4 酶法水解 | 第20-21页 |
2.4.1 酶解制备过程 | 第20-21页 |
2.4.2 果胶酶添加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21页 |
2.4.3 反应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21页 |
2.5 果胶性质的测定 | 第21-23页 |
2.5.1 半乳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2.5.2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2.5.3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 | 第22页 |
2.5.4 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22页 |
2.5.5 酯化度的测定 | 第22-23页 |
2.5.6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果胶 | 第23页 |
2.5.7 果胶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23页 |
2.6 DEAE弱阴离子交换柱分离不同片段果胶 | 第23-24页 |
2.6.1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 | 第23页 |
2.6.2 果胶片段的透析 | 第23-24页 |
2.6.3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 | 第24页 |
2.6.4 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24页 |
2.6.5 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24页 |
2.7 GAL-3与不同片段果胶的结合能力探究 | 第24-25页 |
2.7.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4页 |
2.7.2 MCP最佳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24页 |
2.7.3 最佳包被条件的确定 | 第24-25页 |
2.7.4 酶标二抗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25页 |
2.7.5 MCP与GAL-3结合能力的比较 | 第25页 |
2.8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56页 |
3.1 果胶酸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 | 第26-32页 |
3.1.1 商业橘皮果胶浓度对果胶酸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2 盐酸浓度对果胶酸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 第27-29页 |
3.1.3 温度对果胶酸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4 加样方式对果胶酸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 果胶酸水解产物溶液的超滤纯化 | 第32-39页 |
3.2.1 超滤脱盐操作条件的确定 | 第32-35页 |
3.2.2 超滤过程中截留液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 | 第35-36页 |
3.2.3 超滤过程中渗透通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3.2.4 超滤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3.2.5 超滤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 | 第38页 |
3.2.6 超滤过程中色值的变化 | 第38-39页 |
3.3 果胶超滤产物的酶解作用 | 第39-42页 |
3.3.1 果胶酶添加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39页 |
3.3.2 酶解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39-42页 |
3.4 果胶水解产物结构特征分析 | 第42-49页 |
3.4.1 半乳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 第42页 |
3.4.2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3.4.3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 | 第43-44页 |
3.4.4 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44-45页 |
3.4.5 酯化度的测定 | 第45-46页 |
3.4.6 果胶制备样的SEM表征 | 第46-48页 |
3.4.7 果胶红外光谱图 | 第48-49页 |
3.5 DEAE弱阴离子交换柱果胶分离不同片段 | 第49-52页 |
3.5.1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 | 第49页 |
3.5.2 果胶透析过程中透过液电导率的测定 | 第49-50页 |
3.5.3 不同MCP片段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50-51页 |
3.5.4 不同MCP片段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 | 第51-52页 |
3.5.5 不同MCP片段的红外光谱 | 第52页 |
3.6 GAL-3与不同果胶片段的结合能力 | 第52-56页 |
3.6.1 MCP最佳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52-53页 |
3.6.2 最佳包被条件的确定 | 第53页 |
3.6.3 酶标二抗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53-54页 |
3.6.4 MCP与GAL-3结合能力的比较 | 第54-56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