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常用调味品论文

不同发酵模式下豆瓣酱化学成分和酶活力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前言第11页
    1.1 豆瓣酱的营养物质第11-12页
    1.2 豆瓣酱生产过程第12-13页
        1.2.1 豆瓣酱生产过程第12页
        1.2.2 豆瓣酱生产现状问题第12-13页
    1.3 豆瓣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组成和作用第13-15页
        1.3.1 豆瓣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所产酶系及其作用第14页
        1.3.2 蛋白酶系在豆瓣酱发酵的作用第14页
        1.3.3 淀粉酶系在豆瓣酱发酵的作用第14-15页
        1.3.4 纤维素酶系在豆瓣酱发酵的作用第15页
    1.4 豆瓣酱的研究方向第15-18页
        1.4.1 风味物质的分析第15页
        1.4.2 低盐酿造和即食产品发展第15-16页
        1.4.3 酶制剂和酶发酵第16页
        1.4.4 立题背景与立题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不同发酵温度模式下豆瓣酱醅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第18-29页
    引言第1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23页
        2.1.1 试验原料第18页
        2.1.2 主要试剂第18-19页
        2.1.3 仪器与设备第19页
        2.1.4 试验方法第19-20页
        2.1.5 分析方法第20-23页
    2.2 结果分析第23-27页
        2.2.1 不同发酵温度模式对酱醅氨基酸态氮的影响第23-24页
        2.2.2 不同发酵温度模式对酱醅总酸含量的影响第24-25页
        2.2.3 不同发酵温度模式对酱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25-26页
        2.2.4 不同发酵温度模式对酱醅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不同发酵温度模式下酱醅酶活的变化第29-35页
    引言第29页
    3.1 材料第29-30页
        3.1.1 试剂与药品第29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29-30页
    3.2 试验方法第30-31页
        3.2.1 酶活的测定第30-3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3.3.1 不同发酵温度模式下酱醅中性蛋白酶活力变化第31-32页
        3.3.2 不同发酵温度模式下酱醅淀粉酶活力变化第32页
        3.3.3 不同发酵温度模式下酱醅糖化酶活力变化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不同发酵温度模式下酱醅有机酸的研究第35-47页
    引言第35页
    4.1 材料第35-36页
        4.1.1 试剂第35页
        4.1.2 主要设备和仪器第35-36页
    4.2 试验方法第36-37页
        4.2.1 样品预处理第36页
        4.2.2 色谱条件第36页
        4.2.3 标准溶液的配置第36页
        4.2.4 有机酸测定方法第36-3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7-46页
        4.3.1 有机酸标准曲线第37-39页
        4.3.2 豆瓣酱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第39-45页
        4.3.3 不同发酵模式下酱醅有机酸的比较第45页
        4.3.4 不同发酵模式下发酵结束时酱醅有机酸的比较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47-48页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48页
    5.3 问题与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活菌数的乳酸菌饮料加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张家界市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