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0.1 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8-9页 |
0.1.1 选题理由 | 第8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0.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9-10页 |
0.2.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0.2.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0.3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0.3.1 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0.3.2 汉俄语调对比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0.3.3 对外汉语语调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汉俄语调对比分析 | 第14-27页 |
1.1 汉语语调特点 | 第14-16页 |
1.2 俄语语调特点 | 第16页 |
1.3 汉俄语调要素对比 | 第16-25页 |
1.3.1 停顿 | 第16-19页 |
1.3.2 重音 | 第19-21页 |
1.3.3 句调 | 第21-25页 |
1.4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俄罗斯学生汉语语调偏误分析 | 第27-40页 |
2.1 俄罗斯学生的汉语语调偏误 | 第27-34页 |
2.1.1 初级阶段的语调偏误 | 第27-30页 |
2.1.2 中高级阶段的语调偏误 | 第30-34页 |
2.2 俄罗斯学生汉语语调偏误的成因 | 第34-38页 |
2.2.1 母语负迁移 | 第35-36页 |
2.2.2 目的语负迁移 | 第36-37页 |
2.2.3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 第37-38页 |
2.2.4 学习环境的影响 | 第38页 |
2.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针对俄罗斯学生的语调教学策略 | 第40-51页 |
3.1 汉语语调教学原则 | 第40-43页 |
3.1.1 练习材料和练习方法的多样性与对比性原则 | 第40-41页 |
3.1.2 学习进程的渐进性原则 | 第41-42页 |
3.1.3 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原则 | 第42页 |
3.1.4 学习情况的交互性原则 | 第42-43页 |
3.2 汉语语调教学策略 | 第43-50页 |
3.2.1 字调教学 | 第43-45页 |
3.2.2 变调教学 | 第45-46页 |
3.2.3 轻重音教学 | 第46-48页 |
3.2.4 停顿教学 | 第48页 |
3.2.5 句调教学 | 第48-50页 |
3.3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