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数量重叠构式“一A一A”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7页
        0.1.1 研究目的第7页
        0.1.2 研究意义第7页
    0.2 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第7-8页
        0.2.1 研究对象第7-8页
        0.2.2 语料来源第8页
    0.3 研究现状第8-13页
        0.3.1 国内研究现状第8-11页
        0.3.2 目前研究中的成就与不足第11-13页
第一章 “一A一A”的句法功能及其意义第13-21页
    1.1 句法功能第13-17页
        1.1.1 作主语第13页
        1.1.2 作谓语第13-14页
        1.1.3 作宾语第14-15页
        1.1.4 作定语第15-16页
        1.1.5 作状语第16页
        1.1.6 作补语第16-17页
        1.1.7 作同位语第17页
    1.2 语法意义第17-21页
        1.2.1 表示数量多第18-19页
        1.2.2 表示“每一”第19-20页
        1.2.3 表示“逐一”第20-21页
第二章 “一A一A”构式与构件的互动第21-33页
    2.1 构式的组成第21-25页
        2.1.1 构式常项“一”第21页
        2.1.2 构式变项“A”第21-25页
    2.2 构件对语义的影响第25-27页
        2.2.1 A为名量词时“一A一A”的语义第25-26页
        2.2.2 A为动量词时“一A一A”的语义第26-27页
    2.3 “一A一A”的构式意义第27-30页
        2.3.1 构式意义概括的原则第27-28页
        2.3.2 “一A一A”的构式意义的概括第28-30页
    2.4 小结第30-33页
第三章 “一A一A”构式的语用表达效果第33-39页
    3.1 体现语言表达的节律美第33-34页
        3.1.1 体现语言表达的对称美第33页
        3.1.2 体现语言表达的节奏美第33-34页
    3.2 突出个体的程度第34-39页
        3.2.1 突出事物数量程度第34-36页
        3.2.2 突出事件数量程度第36-39页
第四章 “一A一A”与相近构式的比较第39-51页
    4.1 “一A一A”构式与“一 AA”构式比较第39-43页
        4.1.1 句法功能比较第39-41页
        4.1.2 构式意义比较第41-43页
    4.2 “一A一A”构式与“一A又一A”构式比较第43-47页
        4.2.1 句法功能比较第43-45页
        4.2.2 构式意义比较第45-47页
    4.3 “一A一A”与相近构式的关系第47-51页
        4.3.1 “一A一A”与相近构式的共性第47页
        4.3.2 “一A一A”与相近构式的差异性第47-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汉俄语调对比的对俄汉语语调教学策略
下一篇:应答语“那还用说”话语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