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使用“原来”与“本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0-11页 |
1.2 语料来源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原来”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本来”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3 “原来”和“本来”对比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原来”和“本来”的辨析 | 第17-23页 |
2.1 “原来”和“本来”的本体意义 | 第17-18页 |
2.2 “原来”和“本来”的相同点 | 第18-19页 |
2.3 “原来”和“本来”的不同点 | 第19-23页 |
2.3.1 词性上的不同点 | 第19-20页 |
2.3.2 词义上的不同点 | 第20-23页 |
第3章 “原来”和“本来”的偏误分析 | 第23-37页 |
3.1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中介语的作用 | 第23-24页 |
3.2 分析样本及试卷分析 | 第24-26页 |
3.2.1 试卷样本分析 | 第24-25页 |
3.2.2 留学生试卷中语料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3.3 留学生使用“原来”和“本来”的偏误类型 | 第26-31页 |
3.3.1 成分残缺 | 第27-28页 |
3.3.2 意义不明 | 第28-29页 |
3.3.3 成分颠倒 | 第29页 |
3.3.4 连词问题 | 第29-30页 |
3.3.5 词语混用 | 第30-31页 |
3.4 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 | 第31-37页 |
3.4.1 用法掌握不到位 | 第32-34页 |
3.4.2 教材中描述不准确 | 第34-35页 |
3.4.3 过度泛化 | 第35页 |
3.4.4 留学生的回避心理 | 第35-37页 |
第4章 “原来”和“本来”的教学策略 | 第37-47页 |
4.1 “原来”和“本来”的教材分析 | 第37-39页 |
4.2 “原来”和“本来”的教学策略 | 第39-44页 |
4.3 “原来”和“本来”的教学建议 | 第44-4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原来”和“本来”偏误问卷 | 第52-53页 |
1.选择题 | 第52页 |
2.造句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