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芝麻蛋白肽的研制及其工艺设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芝麻概述第11-13页
        1.1.1 芝麻简介第11-12页
        1.1.2 芝麻饼粕加工及利用第12-13页
    1.2 生物活性肽的概述第13-18页
        1.2.1 生物活性肽第13-14页
        1.2.2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第14-15页
        1.2.3 生物活性肽的功能特性第15-17页
        1.2.4 生物活性肽的应用第17-18页
    1.3 肽脱苦技术的研究第18-21页
        1.3.1 苦味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第18-19页
        1.3.2 脱苦方法第19-21页
    1.4 课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4.1 课题意义第21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双酶分步酶解法制备芝麻蛋白肽第23-43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23-24页
        2.2.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24页
    2.3 试验方法第24-29页
        2.3.1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第24-26页
        2.3.2 水解度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第26-27页
        2.3.3 可溶性肽的测定第27-28页
        2.3.4 芝麻浓缩蛋白的制备第28页
        2.3.5 芝麻浓缩蛋白酶解液的制备第28页
        2.3.6 基本成分分析第28页
        2.3.7 误差分析第28页
        2.3.8 试验设计第28-29页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9-40页
        2.4.1 芝麻饼粕及浓缩蛋白的主要成分第29页
        2.4.2 蛋白酶酶活力第29-30页
        2.4.3 甘氨酸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0-31页
        2.4.4 谷胱甘肽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1页
        2.4.5 酶的筛选第31-34页
        2.4.6 两种酶的添加总量对水解度及可溶性肽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2.4.7 酶比对水解度及可溶性肽含量的影响第35-36页
        2.4.8 风味蛋白酶加入时间对水解度及可溶性肽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2.4.9 芝麻浓缩蛋白酶解工艺参数的优化第37-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3页
第三章 蛋白肽的检测及脱苦技术的研究第43-53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43-44页
        3.2.1 试验材料第43-44页
        3.2.2 仪器设备第44页
    3.3 试验方法第44-45页
        3.3.1 蛋白肽基本成分分析第44页
        3.3.2 苦味的评定方法——感官评定法第44-45页
        3.3.3 试验设计第45页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3.4.1 蛋白肽理化指标检测结果第45-46页
        3.4.2 掩盖剂添加量对苦味的影响第46-47页
        3.4.3 掩盖剂添加比对苦味的影响第47-48页
        3.4.4 蛋白肽浓度对苦味的影响第48-49页
        3.4.5 掩盖脱苦正交试验第49-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10T/D脱皮冷榨-浸出芝麻饼粕生产芝麻肽工艺设计第53-83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第53页
        4.2.1 设计依据第53页
        4.2.2 设计原则第53页
    4.3 工艺流程图第53-54页
    4.4 物料衡算第54-57页
        4.4.1 酶解车间物料衡算第54-57页
    4.5 热量衡算第57-62页
        4.5.1 酶解车间的热量衡算第57-62页
    4.6 标准设备选型及非标准设备设计第62-71页
        4.6.1 酶解车间设备选型第62-71页
    4.7 管道设计第71-80页
        4.7.1 酶解车间管道设计第71-80页
    4.8 工艺图纸第80-83页
        4.8.1 工艺流程图第80页
        4.8.2 管道系统图第80-8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5.1 结论第83页
    5.2 创新点第83-84页
    5.3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致谢第90-91页
个人简历第91-92页
附图第92-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花生肽的酶法制备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
下一篇:粒度对小麦粉及传统主食馒头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