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9页 |
| ·乳糖酶概况 | 第13-25页 |
| ·乳糖 | 第13页 |
| ·乳糖酶 | 第13-20页 |
| ·酵母表达乳糖酶的研究 | 第20-25页 |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发展 | 第25-36页 |
| ·主要评价原则 | 第26-28页 |
| ·评价方法 | 第28-36页 |
| ·本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36-39页 |
|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胃肠模拟消化试验研究 | 第37页 |
|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遗传毒性试验研究 | 第37页 |
|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致畸试验研究 | 第37页 |
|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亚慢性毒性研究 | 第37-39页 |
| 第二章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胃肠模拟消化试验研究 | 第39-50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9-42页 |
| ·材料 | 第39-40页 |
| ·溶液配制 | 第40-42页 |
| ·试验方法 | 第42-45页 |
| ·模拟胃肠液消化试验反应时间 | 第42页 |
| ·试验设计 | 第42页 |
| ·胃蛋白酶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42-43页 |
| ·胰蛋白酶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43页 |
| ·模拟胃液消化试验研究 | 第43页 |
| ·模拟胃缓冲液中待测蛋白的热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43-44页 |
| ·模拟肠液消化试验研究 | 第44页 |
| ·模拟肠缓冲液中待测蛋白的热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44页 |
|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44-45页 |
| ·结果分析与表述 | 第45-48页 |
| ·对照样品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三章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遗传毒性试验研究 | 第50-56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试验材料 | 第50-51页 |
| ·受试物 | 第50页 |
| ·试验动物 | 第50页 |
| ·试剂 | 第5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51页 |
| ·试验菌株 | 第51页 |
|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 ·Ames试验 | 第51页 |
|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第51页 |
|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第51-52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 ·Ames试验 | 第52页 |
| ·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数的影响 | 第52-54页 |
| ·对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的影响 | 第54页 |
| ·讨论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致畸毒性试验研究 | 第56-63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6-57页 |
| ·受试物 | 第56页 |
| ·试剂 | 第56-57页 |
| ·仪器设备 | 第57页 |
| ·试验方法 | 第57-59页 |
| ·试验动物 | 第57页 |
| ·剂量和分组 | 第57页 |
| ·日粮组成 | 第57页 |
| ·饲养条件 | 第57页 |
| ·受孕动物的检查和给受试物时间 | 第57-58页 |
| ·指标检测 | 第58页 |
| ·统计方法及结果评定 | 第58-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 ·孕鼠增重 | 第59页 |
| ·胎鼠检测 | 第59-60页 |
| ·致畸指数和致畸危害数 | 第60-61页 |
| ·讨论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亚慢性毒性研究 | 第63-84页 |
| 引言 | 第63-64页 |
| ·试验材料 | 第64-65页 |
| ·受试物 | 第6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4页 |
| ·饲料的配制 | 第64-65页 |
| ·日粮组成 | 第65页 |
| ·试验方法 | 第65-67页 |
| ·实验动物 | 第65页 |
| ·饲养与管理 | 第65-66页 |
| ·日常观察 | 第66页 |
| ·生长性能测定 | 第66页 |
| ·血常规指标测定 | 第66页 |
| ·血生化指标测定 | 第66页 |
| ·病理学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 ·统计分析 | 第6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7-82页 |
| ·体重增长与进食量 | 第67-71页 |
| ·血常规指标 | 第71页 |
| ·血生化指标 | 第71-75页 |
| ·脏器系数 | 第75-77页 |
| ·组织病理学 | 第77-82页 |
| ·讨论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胃肠模拟试验结论 | 第84页 |
|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遗传毒性试验结论 | 第84页 |
|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致畸性试验结论 | 第84页 |
|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乳糖酶亚慢性毒性结论 | 第84-85页 |
| ·全文结论 | 第85页 |
| ·展望 | 第85-87页 |
| ·非期望效应 | 第85页 |
| ·基因水平转移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个人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