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次粉的蛋白质特性及其转化利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小麦次粉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小麦次粉的组成和特性 | 第12-13页 |
·小麦次粉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超微粉碎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超微粉碎原理及分类 | 第15页 |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小麦次粉成分及其面筋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 第18-27页 |
·引言 | 第18页 |
·主要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小麦次粉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小麦次粉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小麦次粉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小麦次粉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小麦次粉蛋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小麦次粉湿面筋、干面筋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小麦次粉四种主要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次粉沉降值的测定 | 第20页 |
·次粉降落数值的测定 | 第20页 |
·次粉蛋白质功能特性的测定 | 第20-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5页 |
·不同小麦次粉基础组成分析研究 | 第22-23页 |
·不同小麦次粉蛋白的沉降值 | 第23-24页 |
·不同小麦次粉的降落数值 | 第24页 |
·不同小麦次粉小麦面筋蛋白功能特性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超微粉碎对次粉品质的影响 | 第27-40页 |
·引言 | 第27页 |
·主要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超微化小麦次粉的制备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超微粉碎对次粉颗粒结构影响的研究 | 第28页 |
·超微粉碎次粉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超微粉碎次粉白度的测定 | 第28页 |
·超微粉碎次粉面团色泽的测定 | 第28页 |
·超微粉碎次粉湿面筋量、干面筋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超微粉碎次粉沉淀值的测定 | 第29页 |
·超微粉碎次粉降落数值的测定 | 第29页 |
·超微粉碎次粉破碎淀粉量的测定 | 第29页 |
·超微粉碎次粉糊化特性的测定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超微粉碎对次粉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29-32页 |
·超微粉碎对次粉水分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超微粉碎对次粉白度的影响的研究 | 第33-34页 |
·超微粉碎对次粉面团色泽影响的研究 | 第34-35页 |
·超微粉碎对次粉湿面筋、干面筋量的影响的研究 | 第35-36页 |
·超微粉碎对次粉沉淀值的影响的研究 | 第36页 |
·超微粉碎对次粉降落数值的影响的研究 | 第36-37页 |
·超微粉碎对次粉破损淀粉影响的研究 | 第37-38页 |
·超微粉碎对次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超微化小麦次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 第40-58页 |
·引言 | 第40页 |
·主要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超微化小麦次粉的制备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粉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小麦次粉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小麦次粉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小麦次粉蛋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小麦次粉湿面筋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面团粉质特性的测定 | 第41页 |
·拉伸特性测定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6页 |
·小麦粉的基础理化指标 | 第41-42页 |
·超微化小麦次粉对面团粉质特性的影响 | 第42-48页 |
·超微化小麦次粉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 | 第48-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超微化小麦次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 第58-66页 |
·引言 | 第58页 |
·主要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58-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主要试剂 | 第5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8-59页 |
·超微化小麦次粉馒头的制作 | 第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小麦次粉馒头感官评价 | 第59-60页 |
·小麦次粉馒头 TPA 测定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5页 |
·感官评价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质构仪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超微化小麦次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 第66-72页 |
·引言 | 第66页 |
·主要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66页 |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6页 |
·面条的制作 | 第66-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面条拉伸试验 | 第67页 |
·面条的感官评定 | 第67-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1页 |
·鲜面条及熟面条质构测定 | 第68-70页 |
·鲜面条及熟面条感官评价的测定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2-73页 |
第八章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