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形成特性及消毒剂的清除作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20页
    1.1 副溶血弧菌第12-13页
        1.1.1 副溶血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2页
        1.1.2 副溶血弧菌的污染与致病性第12-13页
    1.2 细菌生物膜第13-16页
        1.2.1 生物膜的概念及其分布第13页
        1.2.2 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第13-14页
        1.2.3 生物膜对食品工业的危害第14-15页
        1.2.4 生物膜的控制措施第15-16页
            1.2.4.1 加工过程中控制生物膜形成措施第15页
            1.2.4.2 改变接触表面性质抑制生物膜生成第15页
            1.2.4.3 清洗与消毒第15-16页
            1.2.4.4 酶与噬菌体第16页
    1.3 消毒剂第16-19页
        1.3.1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消毒剂及杀菌机理第16-17页
            1.3.1.1 含氯类消毒剂第16页
            1.3.1.2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第16-17页
            1.3.1.3 季铵盐类消毒剂第17页
            1.3.1.4 醇类消毒剂第17页
            1.3.1.5 其他消毒剂第17页
        1.3.2 细菌对消毒剂抗性的现状第17-18页
        1.3.3 细菌对消毒剂抗性机制第18-19页
            1.3.3.1 生物膜第18页
            1.3.3.2 通透性改变第18页
            1.3.3.3 外排泵第18-19页
            1.3.3.4 酶失活第19页
            1.3.3.5 其它抗性机制第19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第20-30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0-23页
        2.1.1 实验菌株第20页
        2.1.2 试剂及药品第20-21页
        2.1.3 仪器设备第21-22页
        2.1.4 主要培养基第22-23页
            2.1.4.1 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第22页
            2.1.4.2 弧菌显色培养基第22-23页
            2.1.4.3 含3%NaCl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第23页
            2.1.4.4 含3%NaCl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琼脂(TSA)第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2.1 样品制备第23页
        2.2.2 增菌检测第23页
        2.2.3 纯培养第23-24页
        2.2.4 菌种的复苏培养第24页
        2.2.5 引物设计及检验第24-25页
            2.2.5.1 引物设计第24页
            2.2.5.2 引物合成第24-25页
        2.2.6 细菌总DNA的提取与检测第25页
        2.2.7 基因的检测第25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5-29页
        2.3.1 增菌检测第25-26页
        2.3.2 细菌总DNA的提取与检测第26-27页
        2.3.3 基因的检测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形成与条件优化第30-49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30-31页
        3.1.1 实验菌株第30页
        3.1.2 试剂及药品第30页
        3.1.3 仪器设备第30页
        3.1.4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置第30-31页
            3.1.4.1 M9最小盐浓度培养基第30-31页
            3.1.4.2 APW琼脂培养基第31页
            3.1.4.3 1×PBS溶液配制第31页
            3.1.4.4 0.1%结晶紫溶液第31页
            3.1.4.5 33%冰醋酸溶液配制第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3页
        3.2.1 菌悬液的制备第31页
        3.2.2 生物膜的测定方法第31-32页
        3.2.3 环境因素对副溶血弧菌形成生物膜的影响第32页
            3.2.3.1 温度及培养基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32页
            3.2.3.2 NaCl浓度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32页
            3.2.3.3 pH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32页
        3.2.4 不同培养条件对副溶血弧菌泳动性的影响第32-33页
            3.2.4.1 不同温度对泳动性的影响第32页
            3.2.4.2 不同盐浓度对泳动性的影响第32-33页
            3.2.4.3 不同pH对泳动性的影响第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48页
        3.3.1 环境因素对副溶血弧菌形成生物膜的影响第33-46页
            3.3.1.1 温度及培养基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33-39页
            3.3.1.2 NaCl浓度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39-42页
            3.3.1.3 pH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42-46页
        3.3.2 不同培养条件对副溶血弧菌泳动性的影响第46-48页
            3.3.2.1 不同温度对泳动性的影响第46-47页
            3.3.2.2 不同盐浓度对泳动性的影响第47页
            3.3.2.3 不同pH对泳动性的影响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不同消毒剂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清除率第49-56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49-50页
        4.1.1 实验菌株第49页
        4.1.2 试剂及药品第49页
        4.1.3 仪器设备第49-50页
    4.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4.2.1 消毒剂的初筛第50页
        4.2.2 最佳消毒剂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生物膜的清除率第50页
        4.2.3 扫描电镜观察消毒前后生物膜的变化第50-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55页
        4.3.1 消毒剂的初筛第51-52页
        4.3.2 最佳消毒剂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生物膜的清除率第52-54页
        4.3.3 扫描电镜观察消毒前后生物膜的变化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参体腔液蛋白酶抑制剂及主要卵黄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
下一篇:鱼茶中乳酸菌发酵剂的筛选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