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4-22页 |
1 锥栗及锥栗壳概况 | 第14页 |
1.1 锥栗概况 | 第14页 |
1.2 锥栗壳概况 | 第14页 |
2 色素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2.1 食用色素 | 第14-15页 |
2.2 人工合成色素 | 第15页 |
2.3 天然色素 | 第15-16页 |
3 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 | 第16-18页 |
3.1 溶剂提取法 | 第16-17页 |
3.2 微波提取法 | 第17页 |
3.3 超声波提取法 | 第17-18页 |
3.4 超临界CO_2萃取法 | 第18页 |
4 天然色素的纯化方法 | 第18-20页 |
4.1 溶剂分离法 | 第18-19页 |
4.2 膜分离法 | 第19页 |
4.3 大孔树脂吸附法 | 第19-20页 |
5 天然色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0页 |
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超声波辅助提取锥栗壳色素的工艺研究 | 第22-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1.1 材料 | 第22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2.1 提取溶剂的筛选 | 第26页 |
2.2 锥栗壳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测定 | 第26-27页 |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页 |
2.4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27-31页 |
2.5 响应面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2.6 工艺优化与验证试验 | 第34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锥栗壳色素的工艺研究 | 第36-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1.1 材料 | 第36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38-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2.1 最适大孔吸附树脂的确定 | 第41页 |
2.2 D101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条件确定 | 第41-44页 |
2.3 D101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工艺确定 | 第44-47页 |
2.4 D101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正交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2.5 锥栗壳粗提及纯化色素的性质比较 | 第48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锥栗壳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0-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1.1 材料 | 第50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1-52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52-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3页 |
2.1 锥栗壳色素的还原能力 | 第55页 |
2.2 锥栗壳色素对·OH的清除效果 | 第55-56页 |
2.3 锥栗壳色素对O_2-·的清除效果 | 第56-57页 |
2.4 锥栗壳色素对DPPH·的清除效果 | 第57-58页 |
2.5 锥栗壳粗提色素添加量对油脂抗氧化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2.6 锥栗壳纯化色素添加量对油脂抗氧化效果的影响 | 第59-61页 |
2.7 锥栗壳色素与其它抗氧化剂对油脂抗氧化效果的对比 | 第61-63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1 结论 | 第65-66页 |
2 创新点 | 第66页 |
3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