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生并列关系定状语习得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零 绪论 | 第10-22页 |
0.1 选题理由与选题价值 | 第10-11页 |
0.1.1 选题理由 | 第10页 |
0.1.2 选题价值 | 第10-11页 |
0.2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1-12页 |
0.2.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0.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0.2.3 语料来源 | 第12页 |
0.3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22页 |
0.3.1 本体研究 | 第12-19页 |
0.3.2 习得研究 | 第19-22页 |
第一章 并列关系定语研究 | 第22-52页 |
1.1 并列项的性质 | 第22-30页 |
1.1.1 短语并列 | 第23-26页 |
1.1.2 词并列 | 第26-29页 |
1.1.3 词和短语并列 | 第29-30页 |
1.2 并列项的连接方式 | 第30-37页 |
1.2.1 无标记连接 | 第31-32页 |
1.2.2 有标记连接 | 第32-35页 |
1.2.3 影响并列关系定语连接方式的因素 | 第35-37页 |
1.3 标记词“的”的隐现 | 第37-40页 |
1.3.1 不加“的” | 第38-39页 |
1.3.2 加“的” | 第39-40页 |
1.4 并列项的排序原则 | 第40-50页 |
1.4.1 逻辑关系原则 | 第41-42页 |
1.4.2 显著性原则 | 第42-43页 |
1.4.3 重要性原则 | 第43-44页 |
1.4.4 形式原则 | 第44页 |
1.4.5 约定俗成的排序 | 第44-45页 |
1.4.6 时间先后原则 | 第45-46页 |
1.4.7 熟悉程度原则 | 第46页 |
1.4.8 对应原则 | 第46-47页 |
1.4.9 文化原则 | 第47页 |
1.4.10 立足点原则 | 第47页 |
1.4.11 空间顺序原则 | 第47-48页 |
1.4.12 多项原则相互作用 | 第48页 |
1.4.13 无序 | 第48-5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二章 并列关系状语研究 | 第52-79页 |
2.1 并列项的性质 | 第52-60页 |
2.1.1 短语并列 | 第53-56页 |
2.1.2 词并列 | 第56-59页 |
2.1.3 词和短语并列 | 第59-60页 |
2.2 并列项的连接方式 | 第60-69页 |
2.2.1 无标记连接 | 第61-62页 |
2.2.2 有标记连接 | 第62-67页 |
2.2.3 影响并列关系状语连接方式的因素 | 第67-69页 |
2.3 标记词“地”的隐现 | 第69-71页 |
2.3.1 不加“地 | 第69页 |
2.3.2 加“地” | 第69-71页 |
2.3.3 自由使用 | 第71页 |
2.4 并列项的排序原则 | 第71-77页 |
2.4.1 逻辑关系原则 | 第71-73页 |
2.4.2 显著性原则 | 第73页 |
2.4.3 重要性原则 | 第73-74页 |
2.4.4 形式原则 | 第74页 |
2.4.5 约定俗成原则 | 第74-75页 |
2.4.6 时间先后原则 | 第75页 |
2.4.7 空间顺序原则 | 第75页 |
2.4.8 多项原则共同作用 | 第75页 |
2.4.9 无序 | 第75-7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三章 外国学生并列关系定语习得考察 | 第79-107页 |
3.1 正确用例考察 | 第79-91页 |
3.1.1 并列项的性质 | 第79-84页 |
3.1.2 连接方式 | 第84-89页 |
3.1.3 标记词“的”的隐现 | 第89-91页 |
3.2 偏误用例考察 | 第91-96页 |
3.2.1 遗漏 | 第92页 |
3.2.2 冗余 | 第92-93页 |
3.2.3 误代 | 第93-94页 |
3.2.4 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94-96页 |
3.3 并列关系定语排序原则的习得研究 | 第96-105页 |
3.3.1 排序原则 | 第96-101页 |
3.3.2 各原则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 第101-10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四章 外国学生并列关系状语习得考察 | 第107-128页 |
4.1 正确用例考察 | 第107-117页 |
4.1.1 并列项的性质 | 第107-112页 |
4.1.2 连接方式 | 第112-115页 |
4.1.3 标记词“地”的隐现 | 第115-117页 |
4.2 偏误用例考察 | 第117-121页 |
4.2.1 遗漏 | 第117-118页 |
4.2.2 冗余 | 第118页 |
4.2.3 误代 | 第118-119页 |
4.2.4 错序 | 第119-120页 |
4.2.5 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20-121页 |
4.3 并列关系状语排序原则的习得研究 | 第121-126页 |
4.3.1 排序原则 | 第121-123页 |
4.3.2 各原则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 第123-12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五章 并列关系定、状语对比研究 | 第128-142页 |
5.1 并列关系定语和状语本体对比研究 | 第128-132页 |
5.1.1 并列项的性质 | 第128-129页 |
5.1.2 连接方式 | 第129-130页 |
5.1.3 标记词“的”/“地”的隐现 | 第130页 |
5.1.4 排序原则 | 第130-132页 |
5.2 并列关系定语和状语习得对比研究 | 第132-136页 |
5.2.1 正确用例对比 | 第132-134页 |
5.2.2 偏误情况对比 | 第134-135页 |
5.2.3 排序原则 | 第135-136页 |
5.3 并列关系定语和状语的本体与习得对比研究 | 第136-140页 |
5.3.1 并列项的性质 | 第136-137页 |
5.3.2 连接方式 | 第137-138页 |
5.3.3 标记词的隐现 | 第138-139页 |
5.3.4 排序原则 | 第139-14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结论 | 第142-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