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关于LAB 的定义及分类 | 第10页 |
·关于LAB 的益生作用 | 第10-14页 |
·LAB 的改善胃肠道功能 | 第11页 |
·LAB 的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 第11-12页 |
·LAB 的抗癌的作用 | 第12页 |
·LAB 的降低胆固醇作用 | 第12页 |
·LAB 的降血压的作用 | 第12-13页 |
·L.fermentum 的益生作用 | 第13-14页 |
·关于革兰氏阳性菌双组份调节系统 | 第14-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17-56页 |
第一章 几种乳酸菌内源性质粒DNA 的普查、消除试验 | 第17-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材料 | 第17-18页 |
·菌株 | 第17-18页 |
·药物敏感纸片 | 第18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20页 |
·野生乳酸菌的培养 | 第18页 |
·乳酸菌内源性质粒DNA 提取 | 第18-19页 |
·乳酸菌内源性质粒的消除试验 | 第19页 |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19-20页 |
2 结果 | 第20-23页 |
·改进碱裂解方法 | 第20页 |
·液氮反复冻融方法 | 第20-21页 |
·改进的Anderson-Mckay 方法 | 第21-22页 |
·L.fermentum MG 内源性质粒的消除试验 | 第22页 |
·L.fermentum MG 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22-23页 |
3 讨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L.fermentum MG RR 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敲除载体pRV-RR 的构建及其突变体的鉴定 | 第25-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质粒与菌种 | 第25-26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30页 |
·L.fermentum MG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6页 |
·RR 调节基因的扩增 | 第26-28页 |
·双组份调节基因敲除载体pRV-RR 的构建 | 第28页 |
·重组载体pRV-RR 的电转化 | 第28页 |
·L.fermentum MG 突变体的鉴定 | 第28-30页 |
2 结果 | 第30-41页 |
·RR 基因的PCR 扩增产物 | 第30-31页 |
·重组pMD-RR 的鉴定 | 第31-32页 |
·RR 基因乳酸菌种之间的RR 基因同源性分析 | 第32-34页 |
·RR 基因与其它致病性革兰氏阳性菌的核苷酸同源性分析 | 第34-35页 |
·RR 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 第35-37页 |
·绘 RR 基因的进化树分析 | 第37-39页 |
·敲除载体pRV-RR 的酶切鉴定 | 第39页 |
·L.fermentum MG 突变体菌株种类的鉴定 | 第39-41页 |
·L.fermentum MG 突变体基因组DNA 的Southern blot 鉴定 | 第41页 |
3 讨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L.fermentum MG 突变体的益生特性试验 | 第44-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材料 | 第44-45页 |
·菌种及主要试剂 | 第44页 |
·试验动物 | 第44-45页 |
·方法 | 第45-46页 |
·实验动物的分组与饲养 | 第45页 |
·生长曲线 | 第45页 |
·糖发酵试验 | 第45页 |
·耐酸耐盐试验 | 第45-46页 |
·耐胆盐试验 | 第46页 |
·黏附性试验 | 第46页 |
2 结果 | 第46-53页 |
·生长曲线 | 第46-47页 |
·糖发酵试验 | 第47-48页 |
·耐酸耐盐试验 | 第48-50页 |
·耐胆盐试验 | 第50-51页 |
·黏附性试验 | 第51-53页 |
3 讨论 | 第53-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