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糙米概述 | 第10-12页 |
1.1.1 糙米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特性 | 第10-11页 |
1.1.2 糙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3 糙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1.2 挤压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挤压加工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1.2.2 挤压加工技术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挤压重组米研究开发现状 | 第14-17页 |
1.3.1 挤压重组米的简介 | 第14页 |
1.3.2 挤压重组米的加工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挤压过程中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15-16页 |
1.3.4 挤压重组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4.1 选题背景 | 第17页 |
1.4.2 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糙米重组米的糊化特性 | 第19-31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19-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样品的收集 | 第20页 |
2.2.2 糊化度的测定 | 第20-21页 |
2.2.3 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 第21页 |
2.2.4 微观结构观察 | 第21页 |
2.2.5 淀粉的黏滞特性(RVA)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6 糙米和糙米重组米的DSC分析 | 第22页 |
2.2.7 晶体结构(X衍射)的测定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0页 |
2.3.1 糊化度 | 第22-23页 |
2.3.2 糙米和糙米重组米的主要成分含量 | 第23页 |
2.3.3 糙米和糙米重组米微观结构的观察 | 第23-25页 |
2.3.4 挤压对糙米粉RVA特征值的影响 | 第25-28页 |
2.3.5 热稳定性分析 | 第28页 |
2.3.6 挤压对重组米淀粉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7 样品的特征值与糊化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糙米重组米的回生特性 | 第31-41页 |
3.1 材料与设备 | 第31-3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3.1.2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2.1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3.2.2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糊化和回生方法 | 第33页 |
3.2.3 糙米米饭和挤压重组米米饭硬度的测定 | 第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3.3.1 糊化度对糙米和重组米回生的动力学影响 | 第33-38页 |
3.3.2 糙米和糙米重组米米饭的硬度 | 第38页 |
3.3.3 直链淀粉含量与回生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3.3.4 重组米淀粉回生机理的探讨 | 第39页 |
3.3.5 挤压重组米米饭的硬度和晶体热焓值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糙米重组米糊化度的快速检测方法 | 第41-51页 |
4.1 材料与设备 | 第42-43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4.1.2 实验设备 | 第42-4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4.2.1 样品的收集 | 第43页 |
4.2.2 经典酶法 | 第43页 |
4.2.3 快速粘度分析法 | 第43-44页 |
4.2.4 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方法 | 第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4.3.1 经典酶法测定 | 第44-45页 |
4.3.2 糊化度的快速粘度分析法 | 第45-48页 |
4.3.3 糊化度的差示扫描量热法 | 第48-50页 |
4.4 结论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