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脱毒条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玉米赤霉烯酮概况第9页
   ·玉米赤霉烯酮的理化性质第9-10页
   ·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第10-11页
     ·生殖毒性第10页
     ·致癌作用第10-11页
     ·基因毒性第11页
   ·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第11-12页
   ·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第12-16页
     ·生物学检测法第12-14页
     ·免疫学检测法第14页
     ·理化检测法第14-16页
   ·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方法第16-18页
     ·物理方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第16-17页
     ·化学方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第17页
     ·生物方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第17-18页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筛选体系的建立第19-26页
   ·前言第19页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培养体系的建立第19-20页
     ·培养基第19-20页
     ·培养体系第20页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的建立第20-22页
     ·样品处理第20-21页
     ·色谱柱的选择第21页
     ·流动相组成条件的选择第21页
     ·流速及进样量的选择第21页
     ·检测器的选择第21-22页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2页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22页
     ·玉米赤霉烯酮的稳定性第22页
   ·结果与讨论第22-25页
     ·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曲线第22-23页
     ·玉米赤霉烯酮在培养条件下的稳定性第23-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筛选第26-34页
   ·前言第26-27页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材料第27-29页
     ·方法第29-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株21-2 的分类鉴定第34-45页
   ·前言第34页
   ·材料与方法第34-40页
     ·材料第34-36页
     ·方法第36-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44页
     ·菌株21-2 的菌落形态第40-41页
     ·菌株21-2 的16S rRNA 序列第41-42页
     ·菌株21-2 的BIOLOG 鉴定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菌株21-2 对玉米赤霉烯酮脱毒条件研究第45-54页
   ·前言第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材料第45-46页
     ·方法第46-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3页
     ·培养基对菌株21-2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47-48页
     ·培养时间对菌株21-2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48-50页
     ·培养温度对菌株21-2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50页
     ·pH 对菌株21-2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50-51页
     ·接种量对菌株21-2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51-52页
     ·无细胞上清与菌体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能力比较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结论第54-55页
 创新点第55页
 研究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件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防腐剂对粤式腊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研究
下一篇:米糠多糖在调味酱品质体系中的应用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