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及富硒保健酒的研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前言 | 第13-30页 |
·微量元素硒的概述 | 第13-18页 |
·硒的存在形式 | 第13-14页 |
·硒的生物学功能 | 第14-16页 |
·有机硒和无机硒 | 第16-17页 |
·硒与疾病 | 第17页 |
·我国硒营养现状 | 第17-18页 |
·硒生物转化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富硒酵母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保健酒的简介 | 第22-25页 |
·保健酒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保健酒的质量标准 | 第23-24页 |
·保健酒的研究现状 | 第24页 |
·保健酒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我国的中草药 | 第25-28页 |
·配方中的主要中草药 | 第25-26页 |
·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 第26-28页 |
·富硒食品的开发现状 | 第28页 |
·利用富硒天然植物开发的富硒产品 | 第28页 |
·人工转化的富硒营养食品 | 第28页 |
·立题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立题思路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2 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 | 第30-44页 |
·引言 | 第30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出发菌株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培养基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硒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菌种的抗性驯化 | 第33页 |
·化学诱变 | 第33-35页 |
·紫外诱变 | 第35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硒含量测定标准曲线 | 第36页 |
·菌种的抗性驯化 | 第36页 |
·菌株的化学诱变 | 第36-39页 |
·菌株的紫外诱变 | 第39-42页 |
·遗传稳定性研究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富硒酵母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4-66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出发菌株 | 第45页 |
·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富硒酵母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6页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6-48页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富硒酵母的发酵条件 | 第48页 |
·亚硒酸钠添加方式对富硒酵母生物量和含硒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培养基优化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4页 |
·富硒酵母的生长曲线 | 第49-50页 |
·富硒酵母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50-56页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富硒酵母的发酵条件 | 第56-61页 |
·亚硒酸钠添加方式对富硒酵母生物量和含硒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培养基优化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 保健酒浸提工艺的优化 | 第66-79页 |
·引言 | 第66页 |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主要试剂 | 第66页 |
·主要仪器 | 第66-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69页 |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第67页 |
·酒度的测量 | 第67-68页 |
·人参皂甙含量的测定 | 第68页 |
·浸提工艺的优化 | 第68-69页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保健酒浸提工艺 | 第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8页 |
·人参皂甙标准曲线测定结果 | 第69-70页 |
·浸提工艺的优化 | 第70-74页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保健酒浸提工艺 | 第74-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富硒保健酒的研制 | 第79-91页 |
·引言 | 第79页 |
·实验材料 | 第79-80页 |
·主要试剂 | 第79页 |
·主要仪器 | 第79-80页 |
·实验方法 | 第80-82页 |
·蔗糖的测量 | 第80页 |
·总酸总酯的测定 | 第80-81页 |
·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81-82页 |
·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第82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82页 |
·酵母细胞破碎方法-自溶-超声波破碎法 | 第82页 |
·有机硒的提取 | 第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90页 |
·蔗糖标准曲线的测定结果 | 第82-83页 |
·黄酮标准曲线测定结果 | 第83-84页 |
·蛋白和硒提取率 | 第84页 |
·成品酒感官指标 | 第84页 |
·降度后成品酒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 第84-85页 |
·浸制法生产保健酒工艺流程图 | 第85-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6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个人简历 | 第10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