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我国水果发展现状 | 第12页 |
·果业发展突飞猛进 | 第12页 |
·果实采后损失严重,商品化处理程度低 | 第12页 |
·水果的常见保鲜技术 | 第12-18页 |
·低温保鲜 | 第12-13页 |
·气调贮藏 | 第13-14页 |
·化学保鲜法 | 第14页 |
·辐照保鲜 | 第14-15页 |
·涂膜保鲜 | 第15-16页 |
·生物保鲜 | 第16-18页 |
·生物保鲜概念 | 第16页 |
·生物防治可采用的微生物的种类 | 第16-18页 |
·褐藻酸钠膜性质 | 第18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1 罗伦隐球酵母的生长性能及其他指标 | 第24-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基础培养基的组成 | 第25页 |
·罗伦隐球酵母、扩展青霉的培养与保存、菌悬浮液的制备 | 第25-26页 |
·酵母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6页 |
·酵母菌抑菌实验 | 第26-27页 |
·不同处理液对扩展青霉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页 |
·在PDB 中,罗伦隐球酵母菌悬浮液对孢子萌发率和孢子菌丝长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在PDA 上,罗伦隐球酵母浓度对青霉菌的抑制实验 | 第27页 |
·罗伦隐球酵母在草莓伤口的生长动态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罗伦隐球酵母在NYDB 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 第27-28页 |
·罗伦隐球酵母抑菌效果 | 第28-31页 |
·在PDB 中,不同处理液对扩展青霉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8-29页 |
·在PDB 中,罗伦隐球酵母菌悬浮液对孢子萌发率和孢子菌丝长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在PDA 上,罗伦隐球酵母菌悬液浓度对青霉菌的抑制实验 | 第30-31页 |
·在20℃下,罗伦隐球酵母在草莓伤口处的生长动态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2 褐藻酸钠膜性质的优化 | 第34-47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5-38页 |
·材料及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37页 |
·褐藻酸钠可食涂膜液的制备 | 第36页 |
·褐藻酸钠膜指标的测定 | 第36-37页 |
·褐藻酸钠膜性质的研究 | 第37页 |
·褐藻酸钠的浓度对膜性质的影响 | 第37页 |
·甘油浓度对膜性质的影响 | 第37页 |
·复合膜的优化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褐藻酸钠浓度对膜性质的研究 | 第38-41页 |
·褐藻酸钠浓度对膜厚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褐藻酸钠浓度对膜水分透过系数的影响 | 第39页 |
·褐藻酸钠浓度对膜伸长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褐藻酸钠浓度对膜拉伸强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甘油浓度对褐藻酸钠膜性质的影响 | 第41-42页 |
·膜的优化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3 生物活性膜的性质研究 | 第47-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褐藻酸钠对罗伦隐球酵母生长的影响 | 第48页 |
·生物活性膜的制备 | 第48-49页 |
·生物活性膜性质的研究 | 第49页 |
·不同温度下,生物活性膜中酵母的存活率 | 第49页 |
·活性膜对草莓病害的抑制效果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褐藻酸钠对罗伦隐球酵母生长的影响 | 第49-50页 |
·制备条件 | 第50页 |
·生物活性膜性质的研究 | 第50-51页 |
·不同温度下,生物活性膜中酵母的存活率 | 第51-52页 |
·生物活性膜对草莓病害的抑制效果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4 生物活性膜对草莓的保鲜作用 | 第55-81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8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55-56页 |
·水果处理 | 第56页 |
·草莓指标的测定 | 第56-58页 |
·感官测定 | 第56-57页 |
·总糖、可滴定酸度和Vc 含量的测定 | 第57页 |
·MDA 的测定 | 第57页 |
·色差 | 第57页 |
·草莓质构特性的测定 | 第57-58页 |
·花青素的测定 | 第58页 |
·微生物检测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76页 |
·低温保鲜效果 | 第58-67页 |
·在4℃下,不同处理对草莓腐烂率和失重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在4℃下,不同处理对草莓糖含量、可滴定酸和Vc 含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在4℃下,不同处理对草莓MDA 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在4℃下,不同处理对草莓色差的影响 | 第62-63页 |
·在4℃下,不同处理对草莓质构的影响 | 第63-65页 |
·在4℃下,不同处理对草莓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在4℃下,不同处理对草莓微生物的影响 | 第66-67页 |
·常温保鲜效果 | 第67-76页 |
·在20℃下,不同处理对草莓腐烂率和失重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在20℃下,不同处理对草莓糖含量、可滴定酸和Vc 含量的影响 | 第68-70页 |
·在20℃下,不同处理对草莓MDA 含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在20℃下,不同处理对草莓色差的影响 | 第71-72页 |
·在20℃下,不同处理对草莓质构的影响 | 第72-74页 |
·在20℃下,不同处理对草莓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第74页 |
·在20℃下,不同处理对草莓微生物的影响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论文结论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及提交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