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1.1.1 植物多糖的提取 | 第15-17页 |
1.1.2 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7-19页 |
1.1.3 植物多糖的结构研究 | 第19页 |
1.1.4 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9-22页 |
1.1.5 植物多糖的构效关系 | 第22-23页 |
1.2 莲雾的概述及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1.3.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4页 |
1.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莲雾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 第26-4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27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2.1.4 统计分析 | 第3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2.2.1 莲雾果粗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34-35页 |
2.2.2 莲雾果多糖的纯度与分子量测定 | 第35-36页 |
2.2.3 莲雾果多糖的总糖含量及糖醛酸含量 | 第36页 |
2.2.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2.2.5 单糖组成分析 | 第37-38页 |
2.2.6 核磁共振及甲基化分析 | 第38-41页 |
2.2.7 原子力显微镜 | 第41-43页 |
2.2.8 莲雾果多糖溶液的构象特性 | 第43-4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莲雾果多糖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45-5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5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3.2.1 莲雾果多糖的常规理化性质测定 | 第47页 |
3.2.2 莲雾果多糖的粘度特性 | 第47-48页 |
3.2.3 莲雾果多糖的电位特性 | 第48-49页 |
3.2.4 莲雾果多糖的热特性 | 第49-50页 |
3.2.5 莲雾果多糖的表观形态特性 | 第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莲雾果多糖的降血糖活性研究 | 第52-6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52-53页 |
4.1.3 溶液的配制 | 第53页 |
4.1.4 建模 | 第53页 |
4.1.5 分组及给药 | 第53-54页 |
4.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54页 |
4.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5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4.2.1 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变化 | 第54-55页 |
4.2.2 糖尿病小鼠FBG水平的变化 | 第55页 |
4.2.3 糖尿病小鼠口服糖耐量的变化 | 第55-56页 |
4.2.4 糖尿病小鼠血清、肝脏及肾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和MDA水平的变化 | 第56-57页 |
4.2.5 讨论 | 第57-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