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9页 |
1.1 酱油简介 | 第15-17页 |
1.1.1 酱油的起源 | 第15-16页 |
1.1.2 酱油的生产工艺 | 第16-17页 |
1.2 酱油中功能性成分 | 第17-20页 |
1.2.1 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 | 第17-18页 |
1.2.2 大豆皂苷 | 第18-19页 |
1.2.3 呋喃酮类化合物 | 第19页 |
1.2.4 吡喃酮类化合物 | 第19页 |
1.2.5 酚酸类物质 | 第19页 |
1.2.6 大豆多肽 | 第19-20页 |
1.2.7 类黑精 | 第20页 |
1.2.8 咔啉类化合物 | 第20页 |
1.2.9 酱油多糖 | 第20页 |
1.3 酱油的生理功能 | 第20-24页 |
1.3.1 抗氧化功能 | 第20-21页 |
1.3.2 抗肿瘤功能 | 第21-22页 |
1.3.3 降血压功能 | 第22页 |
1.3.4 降血脂功能 | 第22页 |
1.3.5 降低胆固醇功能 | 第22页 |
1.3.6 抗过敏功能 | 第22-23页 |
1.3.7 抗血小板凝聚功能 | 第23页 |
1.3.8 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功能 | 第23页 |
1.3.9 杀菌功能 | 第23-24页 |
1.3.10 促进胃液分泌功能 | 第24页 |
1.4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与降尿酸药物 | 第24-28页 |
1.4.1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 第25页 |
1.4.2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 第25-26页 |
1.4.3 XOD抑制剂 | 第26-28页 |
1.5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1.5.1 立项依据 | 第28-2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9页 |
第二章 高盐稀态酱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XOD抑制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 第39-60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0-41页 |
2.2.1 试验试剂 | 第40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2.2.3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41-45页 |
2.3.1 动物试验设计、血清尿酸含量和XOD活性测定 | 第41-42页 |
2.3.2 酱油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制备 | 第42页 |
2.3.3 XOD抑制活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2.3.4 酱油以XOD抑制活性为导向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43-45页 |
2.3.5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2.4.1 酱油对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2.4.2 酱油对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XOD活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2.4.3 酱油以XOD抑制活性为导向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48-5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第三章 3, 4-二羟基肉桂酸乙酯、flazin、邻苯二酚和染料木素的XOD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 第60-79页 |
3.1 引言 | 第60-61页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3.2.1 试验试剂 | 第61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61-62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62-64页 |
3.3.1 XOD抑制活性的测定 | 第62页 |
3.3.2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的测定 | 第62页 |
3.3.3 荧光淬灭试验 | 第62-63页 |
3.3.4 化合物对XOD的抑制类型 | 第63页 |
3.3.5 分子对接 | 第63页 |
3.3.6 ADME计算机模拟 | 第63-64页 |
3.3.7 数据分析 | 第6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4-75页 |
3.4.1 10 种从酱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XOD抑制活性 | 第64-66页 |
3.4.2 与flazin结构相似的四种化合物的XOD抑制活性 | 第66-67页 |
3.4.3 10 种从酱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67-68页 |
3.4.4 3, 4-二羟基肉桂酸乙酯、flazin、邻苯二酚和染料木素与XOD的相互作用 | 第68-72页 |
3.4.5 3, 4-二羟基肉桂酸乙酯、flazin、邻苯二酚和染料木素对XOD的抑制类型 | 第72页 |
3.4.6 Flazin与XOD的分子对接 | 第72-74页 |
3.4.7 Flazin的ADME计算机模拟 | 第74-7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第四章 高盐稀态酱油中关键小分子抗氧化物质的富集与鉴定研究 | 第79-101页 |
4.1 引言 | 第79-80页 |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80-82页 |
4.2.1 试验试剂 | 第80-81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81-82页 |
4.2.3 试验材料 | 第82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82-86页 |
4.3.1 酱油及分离组分中总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82页 |
4.3.2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第82页 |
4.3.3 大孔树脂对酱油中抗氧化物质的静态吸附 | 第82-83页 |
4.3.4 大孔树脂对酱油中抗氧化物质的静态解吸 | 第83页 |
4.3.5 大孔树脂对酱油中抗氧化物质的吸附动力学 | 第83页 |
4.3.6 大孔树脂对酱油中抗氧化物质的吸附热力学 | 第83页 |
4.3.7 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富集酱油中的小分子抗氧化物质 | 第83-84页 |
4.3.8 酱油洗脱组分中小分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测定 | 第84页 |
4.3.9 缺失试验 | 第84-85页 |
4.3.10 相关方程式 | 第85-86页 |
4.3.11 数据分析 | 第8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86-95页 |
4.4.1 大孔树脂对酱油中抗氧化物质的静态吸附与静态解吸 | 第86-88页 |
4.4.2 SP-207 和SP-825 大孔树脂对酱油抗氧化物质的静态吸附动力学 | 第88-89页 |
4.4.3 SP-207 和SP-825 大孔树脂对酱油抗氧化物质的吸附热力学 | 第89-90页 |
4.4.4 SP-825 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富集酱油中抗氧化活性物质 | 第90-91页 |
4.4.5 酱油各洗脱组分中16种小分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分析 | 第91-93页 |
4.4.6 缺失试验鉴定酱油中关键的小分子抗氧化物质 | 第93-9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第五章 商品酱油的XOD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101-122页 |
5.1 引言 | 第101-102页 |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102-103页 |
5.2.1 试验试剂 | 第102页 |
5.2.2 仪器设备 | 第102-103页 |
5.2.3 试验材料 | 第103页 |
5.3 试验方法 | 第103-105页 |
5.3.1 无盐固形物(NSS)含量的测定 | 第103页 |
5.3.2 褐变指数的测定 | 第103页 |
5.3.3 酱油提取物的制备 | 第103-104页 |
5.3.4 XOD抑制活性的测定 | 第104页 |
5.3.5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DSA)的测定 | 第104页 |
5.3.6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SSA)的测定 | 第104-105页 |
5.3.7 酱油及其富集组分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的测定 | 第105页 |
5.3.8 数据分析 | 第105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8页 |
5.4.1 商品酱油的无盐固形物含量与褐变指数 | 第105-108页 |
5.4.2 商品酱油的XOD抑制活性 | 第108-110页 |
5.4.3 商品酱油的抗氧化活性 | 第110-112页 |
5.4.4 商品酱油抗氧化活性、无盐固形物含量与褐变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2-113页 |
5.4.5 商品酱油提取物的褐变指数与抗氧化活性 | 第113-115页 |
5.4.6 主成分分析 | 第115-117页 |
5.4.7 聚类分析 | 第117-11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5页 |
1. 结论 | 第122-123页 |
2. 论文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3. 展望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附件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