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哪怕A也B”框式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1 国内框式结构本体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框式结构研究现状第12页
        1.3.3“哪怕A也B”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13页
        1.4.3 语料库统计法第13-14页
    1.5 语料来源第14-15页
第2章“哪怕A也B”分析第15-35页
    2.1 框式结构理论概述第15-16页
        2.1.1 框式结构的界定第15页
        2.1.2 框式结构的类型第15-16页
        2.1.3 框式结构的研究方法第16页
        2.1.4 框式结构的应用价值第16页
    2.2“哪怕A也B”的产生第16-17页
    2.3“哪怕A也B”的结构特点第17-19页
        2.3.1 A、B的音节数分析第17-18页
        2.3.2“哪怕A也B”结构中A、B的不对称性第18-19页
    2.4“哪怕A也B”的语法分析第19-25页
        2.4.1“哪怕A也B”中A的语法分析第20-22页
        2.4.2“哪怕A也B”中B的语法分析第22-24页
        2.4.3“哪怕A也B”句法功能分析第24-25页
    2.5“哪怕A也B”中A、B的否定形式第25-26页
    2.6 A、B的语义关系类型第26-29页
        2.6.1 A、B为反义关系第26-27页
        2.6.2 A、B为评价关系第27页
        2.6.3 A、B为顺承关系第27-28页
        2.6.4 A、B为修饰关系第28页
        2.6.5 A、B为反复关系第28-29页
    2.7 A、B的语序问题第29-30页
        2.7.1 A、B的排序规则第29页
        2.7.2 A、B的逆序情况第29-30页
    2.8“哪怕A也B”的语义分析第30-33页
        2.8.1“哪怕A也B”表示“假设义”第30-31页
        2.8.2“哪怕A也B”表示“劝说义”第31页
        2.8.3“哪怕A也B”表达强烈语气第31页
        2.8.4“哪怕A也B”表示“让步义”第31-32页
        2.8.5“哪怕A也B”表示凸显程度第32-33页
    2.9“哪怕A也B”的语用分析第33页
    2.10 小结第33-35页
第3章“哪怕A也B”偏误分析第35-44页
    3.1 偏误分析理论第35页
    3.2“哪怕A也B”问卷调查第35-36页
    3.3“哪怕A也B”偏误分析第36-41页
        3.3.1 句法偏误第36-39页
        3.3.2 语义偏误第39-40页
        3.3.3 其他偏误第40-41页
    3.4“哪怕A也B”偏误成因第41-43页
        3.4.1 目的语规则泛化第41-42页
        3.4.2 回避策略的使用第42页
        3.4.3 教学失误第42页
        3.4.4 学生语言水平第42-43页
    3.5 小结第43-44页
第4章“哪怕A也B”的教学建议第44-49页
    4.1 教学方面第44页
    4.2 教师方面第44-45页
    4.3 学习者方面第45页
    4.4 教材方面第45-46页
    4.5 教学设计第46-49页
第5章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第53-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圭亚那学习者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下一篇:泰国中学初级汉语教材话题设计研究--以《体验汉语》《创智汉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