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4页 |
·该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谷物中真菌毒素污染概况 | 第14-16页 |
·国内外谷物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 | 第14-15页 |
·国内外对几种主要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 第15-16页 |
·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薄层色谱法 | 第16-17页 |
·酶联免疫法 | 第17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7-18页 |
·谷物中真菌毒素的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真菌污染对小麦等谷物品质的影响研究 | 第18-19页 |
·小麦等谷物加工过程中真菌毒素的分布变化研究 | 第19-20页 |
·谷物中真菌毒素的消减研究 | 第20-21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初步研究赤霉病小麦研磨后各产物真菌毒素分布特性 | 第22页 |
·考察赤霉病感染程度对小麦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 | 第22页 |
·研究小麦粉湿法分离过程中毒素的分布规律及产物的品质特性 | 第22-23页 |
·探索小麦淀粉发酵酒精过程中真菌毒素的变化规律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赤霉病小麦研磨后各产物真菌毒素分布特性 | 第24-32页 |
·引言 | 第24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实验室制粉 | 第24-25页 |
·四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 第25页 |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 第2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样品水分与硬度指数 | 第25页 |
·研磨后各产物DON分布特性 | 第25-27页 |
·研磨后各产物AFB1的分布特性 | 第27-28页 |
·研磨后各产物ZEN的分布特性 | 第28-29页 |
·研磨后各产物OTA的分布特性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赤霉病感染程度对小麦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小麦分级 | 第33页 |
·小麦籽粒指标的测定和制粉 | 第33页 |
·小麦粉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33-34页 |
·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 | 第34页 |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 第3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小麦籽粒特性及出粉率 | 第34-35页 |
·小麦及小麦粉真菌毒素含量 | 第35-36页 |
·小麦粉基本组分 | 第36页 |
·小麦粉色泽和精度 | 第36-37页 |
·小麦粉基本品质特性 | 第37-38页 |
·面团流变学特性 | 第38-39页 |
·小麦粉糊化特性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小麦粉湿法分离产物中毒素的分布及其品质特性 | 第42-52页 |
·引言 | 第42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2-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湿法分离提取粗淀粉、谷朊粉 | 第43页 |
·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 | 第43页 |
·粗淀粉、谷朊粉基本品质特性 | 第43页 |
·淀粉糊化特性测定 | 第43页 |
·淀粉溶解度、溶胀势测定 | 第43-44页 |
·淀粉透明度测定 | 第44页 |
·谷朊粉吸水率测定 | 第44页 |
·谷朊粉持水力测定 | 第44页 |
·谷朊粉持油力测定 | 第44-45页 |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 第4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湿法分离产物中真菌毒素的分布 | 第45-46页 |
·湿法分离产物得率 | 第46页 |
·粗淀粉品质特性 | 第46-47页 |
·粗淀粉糊化特性 | 第47页 |
·粗淀粉溶解度与溶胀势测定 | 第47-49页 |
·粗淀粉透明度测定 | 第49-50页 |
·谷朊粉特性测定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小麦淀粉发酵酒精过程中真菌毒素的变化规律 | 第52-60页 |
·引言 | 第52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52-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2-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液化液、糖化液的制备 | 第53页 |
·发酵试验 | 第53页 |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发酵液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 第53-54页 |
·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 | 第54页 |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 第5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赤霉病小麦淀粉发酵各阶段产物DON的分布 | 第54-55页 |
·赤霉病小麦淀粉发酵各阶段产物ZEN含量的分布 | 第55-57页 |
·赤霉病小麦淀粉发酵各阶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 | 第57-58页 |
·发酵清液中乙醇含量检测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1 结论 | 第60-62页 |
2 创新点 | 第62页 |
3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荣誉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