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国内外啤酒原料生产现状 | 第9页 |
·小麦应用于啤酒酿造概况 | 第9-12页 |
·酿造用小麦品种的选择 | 第10页 |
·小麦在啤酒酿造中的使用方式 | 第10-11页 |
·使用小麦酿造啤酒的优缺点 | 第11页 |
·小麦作为啤酒酿造原料的主要品质特征 | 第11-12页 |
·应用小麦生产啤酒控制难点及关键技术 | 第12-15页 |
·蛋白质引起的啤酒非生物稳定性 | 第13-14页 |
·小麦中非淀粉多糖对麦汁制备过程的影响 | 第14-15页 |
·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页 |
·课题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目标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应用于啤酒酿造的小麦品种的筛选 | 第17-26页 |
·前言 | 第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5页 |
·不同小麦品种的感官评价和常规理化指标分析 | 第19-20页 |
·不同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的研究 | 第20-21页 |
·不同小麦品种的戊聚糖含量的研究 | 第21页 |
·不同小麦品种的缓冲性能的研究 | 第21-22页 |
·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氧化力的研究 | 第22-23页 |
·小麦酿造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糖化过程中外加酶对麦汁质量的影响 | 第26-34页 |
·前言 | 第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单因素试验及酶的初筛 | 第28-29页 |
·Box-Behnken 实验设计进一步优化酶添加量 | 第29-31页 |
·外加酶对麦汁质量指标的影响 | 第31-32页 |
·最优外加酶添加量的验证与确定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小麦使用比例及麦汁煮沸工艺的研究 | 第34-42页 |
·前言 | 第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仪器设备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小麦使用比例对麦汁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小麦使用比例对啤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37页 |
·小麦使用比例对啤酒风味的影响 | 第37-39页 |
·优化煮沸工艺降低定型麦汁高分子氮含量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 第42-50页 |
·前言 | 第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仪器设备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普通原料和部分使用小麦制得麦汁指标的分析 | 第43-44页 |
·两种原料方案所得麦汁主酵期间理化指标的变化 | 第44-45页 |
·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处理 | 第45-47页 |
·普通原料和部分使用小麦制得成品啤酒质量分析 | 第47-48页 |
·部分使用小麦生产啤酒原料成本核算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前景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清单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