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和臭干中生物胺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致谢 | 第12-13页 |
目录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4页 |
·生物胺 | 第17-28页 |
·生物胺的合成途径 | 第18-19页 |
·生物胺的合成特点 | 第19-20页 |
·影响生物胺合成的因素 | 第20-24页 |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 | 第24-26页 |
·食品中生物胺的限量水平或标准 | 第26-27页 |
·生物胺的降解及稳定性 | 第27-28页 |
·腐乳和臭干 | 第28-32页 |
·大豆及大豆制品 | 第28页 |
·腐乳和臭干的加工 | 第28-29页 |
·腐乳的国内外研究 | 第29-30页 |
·臭干的国内外研究 | 第30-31页 |
·腐乳和臭干中生物胺的研究 | 第31-32页 |
·腐乳和臭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创新点 | 第33页 |
·本课题的资助来源 | 第33-34页 |
第二章 腐乳和臭干中生物胺的检测 | 第34-45页 |
·前言 | 第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试剂与样品 | 第34页 |
·仪器 | 第34-35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35页 |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图谱 | 第36-38页 |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检测限及定量限 | 第38页 |
·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和重现性 | 第38-39页 |
·腐乳和臭干样品中生物胺的含量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腐乳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的研究 | 第45-65页 |
·前言 | 第45-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试剂 | 第46页 |
·仪器 | 第46页 |
·试验样品的制备 | 第46-48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48页 |
·理化指标的检测 | 第48-49页 |
·生物胺的检测 | 第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4页 |
·理化性质 | 第50-55页 |
·生物胺 | 第55-63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腐乳储藏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的研究 | 第65-79页 |
·前言 | 第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试剂 | 第65页 |
·仪器 | 第65-66页 |
·试验样品的制备 | 第66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66页 |
·理化指标的检测 | 第66页 |
·生物胺的检测 | 第66页 |
·数据处理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7页 |
·理化性质 | 第67-70页 |
·生物胺 | 第70-77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臭干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的研究 | 第79-95页 |
·前言 | 第7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9-82页 |
·材料 | 第79-80页 |
·仪器 | 第80页 |
·试验样品的制备 | 第80-81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81页 |
·理化指标的检测 | 第81页 |
·生物胺的检测 | 第81页 |
·数据处理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94页 |
·理化性质 | 第82-85页 |
·生物胺 | 第85-91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91-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臭干储藏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的研究 | 第95-105页 |
·前言 | 第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7页 |
·材料 | 第95页 |
·仪器 | 第95-96页 |
·臭干样品的制备与储藏 | 第96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96页 |
·理化指标的检测 | 第96页 |
·生物胺的检测 | 第96页 |
·数据处理 | 第96-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4页 |
·理化性质 | 第97-100页 |
·生物胺 | 第100-103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6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6-128页 |
作者简介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