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乳酸菌粘附的作用 | 第11-12页 |
1.1.1 粘附能力是筛选益生菌的重要指标 | 第11页 |
1.1.2 粘附是乳酸菌发挥益生功能的前提 | 第11-12页 |
1.2 乳酸菌的粘附因子 | 第12-17页 |
1.2.1 脂磷壁酸 | 第12-13页 |
1.2.2 胞外多糖 | 第13页 |
1.2.3 表面蛋白 | 第13-17页 |
1.3 乳酸菌的粘附受体 | 第17页 |
1.3.1 受体是乳酸菌粘附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7页 |
1.3.2 乳酸菌S-层蛋白的受体 | 第17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唾液乳杆菌FDB86表面粘附素的筛选和鉴定 | 第21-32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2.3 菌株和细胞株 | 第22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2.3.1 FDB86对HT-29细胞的粘附 | 第25页 |
2.3.2 FDB86对粘蛋白的粘附 | 第25-26页 |
2.3.3 过碘酸钠处理对FDB86粘附能力的影响 | 第26页 |
2.3.4 牛血清白蛋白处理对FDB86粘附能力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5 LiCl和蛋白酶处理对FDB86粘附能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6 FDB86 S-层蛋白的提取和鉴定 | 第28-29页 |
2.4 讨论 | 第29-31页 |
2.4.1 FDB86的粘附因子 | 第29-30页 |
2.4.2 乳酸菌S-层蛋白的分布 | 第30页 |
2.4.3 FDB86 S-层蛋白的鉴定 | 第30-31页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唾液乳杆菌FDB86 S-层蛋白的粘附作用及其细胞表面定位 | 第32-48页 |
3.1 前言 | 第3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8页 |
3.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3.2.3 菌株、质粒、细胞和引物 | 第33-34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3.3.1 slpA和slpB基因扩增 | 第38-39页 |
3.3.2 原核表达载体pET28b-SlpA/SlpB的构建 | 第39-42页 |
3.3.3 SlpA和SlpB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2-43页 |
3.3.4 His-SlpA/SlpB融合蛋白纯化 | 第43页 |
3.3.5 S-层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43-45页 |
3.3.6 S-层蛋白多克隆抗体对FDB86粘附HT-29细胞的抑制 | 第45页 |
3.3.7 S-层蛋白细胞表面定位 | 第45-46页 |
3.4 讨论 | 第46-47页 |
3.4.1 S-层蛋白大肠杆菌原核表达 | 第46页 |
3.4.2 S-层蛋白多克隆抗体对FDB86粘附HT-29细胞的抑制 | 第46-47页 |
3.4.3 S-层蛋白细胞表面定位 | 第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唾液乳杆菌FDB86表面不同S-层蛋白的粘附能力比较 | 第48-70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8-55页 |
4.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8-49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49页 |
4.2.3 菌株、质粒、细胞和引物 | 第49-50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50-5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5-68页 |
4.3.1 基因敲除方法和策略 | 第55-57页 |
4.3.2 pORS001/2质粒的构建 | 第57-61页 |
4.3.3 FDB86突变株的构建 | 第61-64页 |
4.3.4 △slpA/△slpB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64-65页 |
4.3.5 △slpA/△slpB突变株粘附相关性质的研究 | 第65-68页 |
4.4 讨论 | 第68页 |
4.4.1 基因敲除方法和策略 | 第68页 |
4.4.2 关键粘附蛋白的确定 | 第68页 |
4.5 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唾液乳杆菌FDB86表面的SlpA与HT-29细胞粘附的受体鉴定 | 第70-79页 |
5.1 前言 | 第70-71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1-75页 |
5.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71页 |
5.2.2 主要试剂 | 第71页 |
5.2.3 菌株和细胞株 | 第71-72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72-75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5-77页 |
5.3.1 Pull-down实验检测His-SlpA的HT-29细胞受体 | 第75页 |
5.3.2 受体蛋白氨基酸测序 | 第75-76页 |
5.3.3 Western blot检测Pull-down的受体蛋白 | 第76页 |
5.3.4 Western blot检测免疫共沉淀的受体蛋白 | 第76页 |
5.3.5 受体蛋白抗体抑制FDB86对HT-29细胞的粘附 | 第76-77页 |
5.4 讨论 | 第77-78页 |
5.5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创新点 | 第80页 |
6.3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附录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介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