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轻重音本体研究 | 第10-11页 |
1.2.2 汉语轻重音与其他语种对比 | 第11-12页 |
1.2.3 轻重音偏误分析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轻重音本体研究 | 第14-30页 |
2.1 轻重音的界定 | 第14-21页 |
2.1.1 轻音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2 重音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3 轻音和轻声的区别 | 第16-18页 |
2.1.4 轻音和语流音变的关系 | 第18-21页 |
2.2 轻重音的分类和功能 | 第21-27页 |
2.2.1 词语朗读读音类型 | 第21-24页 |
2.2.2 句子朗读时轻重音变化类型 | 第24-27页 |
2.3 轻重音的语音特征 | 第27-30页 |
2.3.1 轻音的语音特征 | 第27-28页 |
2.3.2 重音的语音特征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印尼留学生学习汉语双音节词轻重音的偏误情况分析 | 第30-41页 |
3.1 轻重音偏误调查报告分析 | 第30-32页 |
3.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 第30-32页 |
3.2 双音节词轻重音偏误类型以及偏误成因分析 | 第32-41页 |
3.2.1 留学生双音节词轻重音出现的偏误情况 | 第32-35页 |
3.2.2 双音节词轻重音偏误产生的原因 | 第35-41页 |
第四章 对外汉语轻重音教学策略及建议 | 第41-48页 |
4.1 合理利用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 | 第41-42页 |
4.2 注重培养轻重音教学意识 | 第42-43页 |
4.3 利用汉语语言特色辅助轻重音教学 | 第43-48页 |
4.3.1 加强有意义的轻重音教学 | 第43-45页 |
4.3.2 利用绕口令辅助轻重音教学 | 第45-4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