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糖合成酶的生产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海藻糖的结构及性质 | 第12-14页 |
·海藻糖的制备 | 第14-17页 |
·化学合成法 | 第14页 |
·微生物提取法 | 第14页 |
·微生物发酵法 | 第14-15页 |
·酶合成法 | 第15-16页 |
·基因工程法 | 第16-17页 |
·海藻糖合成酶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海藻糖合成酶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海藻糖合成酶酶学性质 | 第18-20页 |
·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工程 | 第20-22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海藻糖合成酶产生菌的筛选 | 第23-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样品来源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相关溶液 | 第23-24页 |
·培养基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菌株筛选 | 第24-25页 |
·酶活力测定 | 第25-26页 |
·酶反应产物的鉴定和分析 | 第26-27页 |
·菌种鉴定 | 第2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菌种筛选 | 第27页 |
·菌株代谢产酶试验(初筛) | 第27-28页 |
·菌株代谢产酶试验(复筛) | 第28-30页 |
·酶解产物中海藻糖的定量分析 | 第30页 |
·菌种鉴定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海藻糖合酶基因Tres的克隆与表达 | 第33-43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3页 |
·酶与试剂 | 第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培养基 | 第34页 |
·主要溶液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9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5页 |
·引物的合成 | 第35-36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6-37页 |
·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 | 第37页 |
·DNA的酶切与连接 | 第37-38页 |
·E.coli TOP10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8页 |
·重组子的诱导表达 | 第38页 |
·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Tres编码基因的克隆 | 第39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39-41页 |
·重组菌的构建及其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 第41-4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重组基因工程菌的培养与表达 | 第43-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5页 |
·优选的两个基因序列 | 第43页 |
·菌种 | 第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培养基 | 第44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发酵培养 | 第45-46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46页 |
·海藻糖合成酶酶活的测定 | 第46页 |
·菌体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6页 |
·蛋白定量 | 第46页 |
·诱导表达条件研究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重组菌的摇瓶生长曲线 | 第47-48页 |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分析 | 第48-49页 |
·重组菌TSG2013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TSG2013海藻糖合成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53-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菌株 | 第53页 |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培养基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菌体培养与粗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海藻糖合成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54-55页 |
·分析方法 | 第5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创新点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