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制麦微生物的污染 | 第11-14页 |
| ·大麦表面微生物 | 第11-12页 |
| ·田间大麦表面微生物 | 第11页 |
| ·贮藏大麦表面微生物 | 第11-12页 |
| ·制麦过程中大麦表面微生物的变化 | 第12-13页 |
| ·微生物污染对制麦的影响 | 第13-14页 |
| ·制麦微生物污染对成品麦芽质量的影响 | 第14页 |
| ·酵母菌絮凝 | 第14-19页 |
| ·酵母絮凝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酵母絮凝的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 ·酵母絮凝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基因因素 | 第17-18页 |
| ·生理因素 | 第18页 |
| ·环境因素 | 第18-19页 |
| ·大麦微生物污染对酵母絮凝的影响 | 第19-22页 |
| ·酵母的提前絮凝 | 第19页 |
| ·酵母提前絮凝因子 | 第19-21页 |
| ·抗菌多肽理论 | 第19-21页 |
| ·酸性多糖理论 | 第21页 |
| ·酵母提前絮凝过程 | 第21-22页 |
| ·实验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酵母絮凝方法的优化 | 第23-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 ·菌株 | 第23页 |
| ·培养基 | 第23页 |
| ·缓冲液 | 第23页 |
|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 ·酵母培养方法 | 第24页 |
| ·絮凝测定方法 | 第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 ·酵母初始浓度对絮凝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温度对酵母絮凝的影响 | 第25-26页 |
| ·EDTA 洗涤次数和振荡培养时间对酵母絮凝的影响 | 第26-27页 |
| ·酵母絮凝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 第29-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 ·原料 | 第29页 |
| ·培养基 | 第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 ·大麦发芽工艺 | 第30页 |
| ·菌株分离方法 | 第30页 |
| ·优势菌的检测方法 | 第30页 |
|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 第30-31页 |
| ·微生物形态学的鉴定方法 | 第30页 |
| ·革兰氏染色方法 | 第30-31页 |
| ·菌株的 26S 区域鉴定方法 | 第31页 |
| ·菌株的 16S 区域鉴定方法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 ·细菌分离结果 | 第31-34页 |
| ·细菌的初步鉴定 | 第31-32页 |
| ·16S 区域鉴定 | 第32-34页 |
| ·霉菌分离结果 | 第34-36页 |
| ·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 第34页 |
| ·26S 区域鉴定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微生物污染的大麦对酵母絮凝的影响 | 第37-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 ·菌株及原料 | 第37页 |
| ·培养基 | 第37-38页 |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 ·实验设备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 ·大麦发芽工艺 | 第38页 |
| ·大麦的灭菌方法 | 第38-39页 |
| ·微生物侵染大麦的方法 | 第39页 |
| ·絮凝影响因子的提取方法 | 第39页 |
| ·PYF 因子提取方法 | 第39页 |
| ·影响酵母絮凝的水溶热稳定因子提取方法 | 第39页 |
| ·酵母絮凝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 ·SDS-PAGE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 ·PYF 因子的分析 | 第40-41页 |
| ·PYF 因子对酵母絮凝影响 | 第41-42页 |
| ·水溶热稳定因子的分析 | 第42-43页 |
| ·大麦壳的热稳定因子 | 第42页 |
| ·大麦壳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水溶热稳定因子 | 第42-43页 |
| ·水溶热稳定因子对酵母絮凝的影响 | 第43-45页 |
| ·菌体与大麦壳相互作用的水溶热稳定因子对酵母絮凝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探究影响酵母絮凝的水溶热稳定因子的来源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絮凝因子的分离纯化及其对酵母絮凝的影响 | 第46-51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 ·菌株及原料 | 第46页 |
| ·培养基 | 第46页 |
| ·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 ·实验设备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细菌的培养 | 第47页 |
| ·水溶热稳定蛋白的提取方法 | 第47页 |
| ·酵母絮凝测定方法 | 第47页 |
| ·蛋白分离纯化方法 | 第47-48页 |
| ·酵母絮凝影响因子的浓缩方法 | 第48页 |
| ·SDS-PAGE | 第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 ·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纯化促进酵母絮凝的因子 | 第48-49页 |
| ·SDS-PAGE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