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 ·芽麦概述 | 第9-10页 |
| ·芽麦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小麦淀粉的生产与应用 | 第10-11页 |
| ·麦芽糊精的特性 | 第11-13页 |
| ·麦芽糊精的葡萄糖当量值和聚合度 | 第11页 |
| ·麦芽糊精的分子量分布 | 第11-12页 |
| ·麦芽糊精的稳定性 | 第12页 |
| ·麦芽糊精的粘性 | 第12-13页 |
| ·麦芽糊精的凝胶性 | 第13页 |
| ·麦芽糊精的应用 | 第13-1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芽麦淀粉提取的研究 | 第16-26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16-17页 |
| ·试验原料 | 第16页 |
| ·主要试剂 | 第16-17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 ·原料预处理 | 第17页 |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 ·芽麦淀粉提取工艺 | 第19页 |
|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5页 |
| ·原料分析 | 第20页 |
| ·各因素对蛋白去除的影响 | 第20-23页 |
| ·芽麦淀粉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23-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酸-乙醇介质制备芽麦淀粉糊精 | 第26-37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26-27页 |
| ·试验原料 | 第26-27页 |
| ·主要试剂和设备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 ·芽麦淀粉煳精的制备 | 第27页 |
| ·葡萄糖当量的测定(DE) | 第27-28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28-29页 |
| ·响应面实验设计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 ·酸-乙醇介质法工艺参数对芽麦糊精 DE 值的影响 | 第29-32页 |
|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低 DE 值麦芽糊精性质测定及替代酸化油研究 | 第37-44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37页 |
| ·试验原料 | 第37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 ·低 DE 值麦芽糊精性质测定 | 第37-38页 |
| ·替代酸化油试验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 ·光学显微镜观察麦芽糊精 | 第39-40页 |
| ·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 ·不同 DE 值麦芽糊精凝胶强度 | 第41页 |
| ·不同 DE 值麦芽糊精冻融稳定性比较 | 第41-42页 |
| ·比容积测定结果 | 第42页 |
| ·模拟脂肪替代酸化油试验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附录 | 第50-52页 |
| 附录 芽麦淀粉与不同 DE 值麦芽糊精衍射图 | 第50-52页 |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