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36页 |
1 柿概述 | 第12-15页 |
·柿及柿树概述 | 第12-14页 |
·涩柿主要营养成分和医疗保健功能 | 第14-15页 |
2 柿单宁 | 第15-30页 |
·单宁及其性质 | 第15-26页 |
·单宁 | 第15-16页 |
·单宁的分类 | 第16-18页 |
·单宁的化学性质 | 第18-25页 |
·单宁作用 | 第25-26页 |
·柿果单宁细胞、单宁分子结构的研究 | 第26-28页 |
·传统涩柿脱涩方法 | 第28-30页 |
3 微生物单宁酶 | 第30-34页 |
·微生物单宁酶的研究概况 | 第30-32页 |
·单宁酶的应用 | 第32-34页 |
·茶饮中应用 | 第32-33页 |
·制取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丙酯 | 第33-34页 |
·皮革中应用 | 第34页 |
·食品中应用 | 第34页 |
·化妆品中应用 | 第34页 |
4 本论文目标 | 第34-36页 |
正文 | 第36-74页 |
1 引言 | 第36页 |
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6-40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36-39页 |
·试验原料 | 第36页 |
·主要试验试剂 | 第36-37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37-38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8-3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9-40页 |
3 试验方法 | 第40-47页 |
·单宁的提取和测定 | 第40-41页 |
·涩柿单宁提取 | 第40页 |
·粗单宁单宁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野生菌株获得 | 第41-42页 |
·菌种分离与纯化 | 第41页 |
·菌种的初筛 | 第41-42页 |
·菌种复筛 | 第42页 |
·COD值的测定方法 | 第42页 |
·菌株的鉴定 | 第42页 |
·单宁酶提取 | 第42-43页 |
·黑曲霉的液态培养 | 第42页 |
·单宁酶粗酶液的提取 | 第42-43页 |
·单宁酶活力测定 | 第43页 |
·没食子酸丙酯(PG)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页 |
·单宁酶活力测定 | 第43页 |
·产酶菌株的诱变选育 | 第43-44页 |
·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43-44页 |
·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 | 第44页 |
·原生质体再生 | 第44页 |
·高产酶诱变菌株的筛选 | 第44页 |
·高产酶菌株产酶稳定性 | 第44页 |
·单宁酶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 | 第44-45页 |
·发酵时间对诱变后黑曲霉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 第44页 |
·温度对黑曲霉产酶的影响 | 第44页 |
·涩柿单宁浓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44页 |
·初始pH对黑曲霉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44-45页 |
·发酵液葡萄糖浓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45页 |
·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的影响 | 第45页 |
·装液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45页 |
·单宁酶发酵条件正交试验 | 第45页 |
·单宁酶反应进程曲线 | 第45页 |
·PG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及单宁酶米氏方程确定 | 第45页 |
·pH值对单宁酶活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单宁酶的最适pH值 | 第46页 |
·单宁酶酸碱稳定性 | 第46页 |
·温度对单宁酶活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单宁酶最适反应温度 | 第46页 |
·单宁酶热稳定性研究 | 第46-47页 |
·金属离子对单宁酶活性的影响 | 第47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7-70页 |
·单宁含量的测定 | 第47-48页 |
·野生菌株获得 | 第48-50页 |
·菌种分离与纯化 | 第48页 |
·菌株的初筛 | 第48页 |
·菌株复筛 | 第48-50页 |
·菌株的鉴定 | 第50-52页 |
·单宁酶活力测定 | 第52-53页 |
·没食子酸丙酯标准曲线 | 第52-53页 |
·单宁酶活力的计算 | 第53页 |
·诱变菌株筛选 | 第53-55页 |
·诱变菌株的初步筛选 | 第53页 |
·诱变菌株产酶能力的测定 | 第53-54页 |
·诱变菌株产酶稳定性 | 第54-55页 |
·单宁酶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发酵时间对黑曲霉生长和产酶影响 | 第55-56页 |
·温度对黑曲霉产酶影响 | 第56-57页 |
·涩柿单宁浓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57-58页 |
·初始pH值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58页 |
·葡萄糖含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58-59页 |
·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59-60页 |
·装液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60-61页 |
·黑曲霉产酶条件优化的正交试验 | 第61-64页 |
·单宁酶的反应进程曲线 | 第64-65页 |
·PG浓度对单宁酶活性的影响及单宁酶米氏方程的确定 | 第65-66页 |
·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Km值和Vm值的确定 | 第66页 |
·单宁酶的最适pH值和酸碱稳定性 | 第66-68页 |
·单宁酶最适pH值 | 第67页 |
·单宁酶的酸碱稳定性 | 第67-68页 |
·温度对单宁酶活力的影响 | 第68-70页 |
·单宁酶最适反应温度 | 第68-69页 |
·单宁酶热稳定性研究 | 第69-70页 |
·金属离子对单宁酶活性的影响 | 第70页 |
5 讨论 | 第70-72页 |
·单宁检测方法的构建 | 第71页 |
·影响黑曲霉发酵产酶的因素 | 第71-72页 |
·底物浓度对单宁酶活力的影响 | 第72页 |
·不同反应条件对单宁酶活力的影响 | 第72页 |
6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