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56页 |
1.1 M细胞的特点及其功能特性 | 第15-36页 |
1.1.1 M细胞的结构特点 | 第15-22页 |
1.1.2 M细胞的功能 | 第22-29页 |
1.1.3 M细胞对免疫功能因子的转运 | 第29-36页 |
1.2 多糖类自组装纳米胶束及M细胞靶向递送系统的构建 | 第36-44页 |
1.2.1 多糖类自组装纳米胶束 | 第37-41页 |
1.2.2 多糖类M细胞靶向递送系统 | 第41-43页 |
1.2.3 多糖类M细胞靶向自组装纳米胶束递送系统构建的可行性 | 第43-44页 |
1.3 淀粉基M细胞靶向自组装纳米胶束的构建 | 第44-52页 |
1.3.1 淀粉结构特性 | 第44-46页 |
1.3.2 两亲性淀粉基靶向递送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 第46-51页 |
1.3.3 构建淀粉基M细胞靶向自组装纳米胶束递送系统需解决的问题 | 第51-52页 |
1.4 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52-56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52-53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53-54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54-56页 |
第二章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 | 第56-91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56-58页 |
2.1.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57-5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8-65页 |
2.2.1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制备 | 第58页 |
2.2.2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链结构表征 | 第58-60页 |
2.2.3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胶束行为的分析 | 第60-6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5-88页 |
2.3.1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的制备 | 第65-66页 |
2.3.2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的结构分析 | 第66-70页 |
2.3.3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的自组装行为及特征 | 第70-75页 |
2.3.4 不同因素对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自组装聚集行为的影响 | 第75-87页 |
2.3.5 两亲性淀粉基载体材料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胶束形成机制 | 第87-8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88-91页 |
第三章 淀粉基自组装纳米胶束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对免疫活性多肽的装载与控释 | 第91-119页 |
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91-92页 |
3.1.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91-92页 |
3.1.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9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92-99页 |
3.2.1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制备 | 第92页 |
3.2.2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溶液制备 | 第92-93页 |
3.2.3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对TRP2多肽的装载 | 第93-95页 |
3.2.4 淀粉基自组装纳米胶束递送系统性质特征 | 第95-97页 |
3.2.5 淀粉基自组装纳米胶束递送系统稳定性评价 | 第97页 |
3.2.6 体外模拟释放分析 | 第97-9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16页 |
3.3.1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对免疫多肽的装载 | 第99-106页 |
3.3.2 装载TRP2多肽的淀粉基自组装纳米胶束微粒的特征 | 第106-110页 |
3.3.3 装载TRP2多肽的淀粉基自组装纳米胶束微粒的稳定性 | 第110-113页 |
3.3.4 装载TRP2多肽的淀粉基自组装纳米胶束体外模拟释放行为 | 第113-114页 |
3.3.5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对TRP2多肽的组装及控释机制 | 第114-11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16-119页 |
第四章 M细胞靶向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 | 第119-157页 |
4.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119-121页 |
4.1.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119-120页 |
4.1.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120-12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121-128页 |
4.2.1 体外模型M细胞的构建及评价 | 第121-123页 |
4.2.2 对 M 细胞具有靶向识别的靶向肽的筛选 | 第123-124页 |
4.2.3 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的M细胞靶向肽修饰及结构特征分析 | 第124-125页 |
4.2.4 M细胞靶向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在水溶液中分子组装聚集行为 | 第125-126页 |
4.2.5 不同条件下M细胞靶向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的自组装行为 | 第126-127页 |
4.2.6 细胞毒性分析 | 第127-128页 |
4.3 结果讨论 | 第128-153页 |
4.3.1 体外模型M细胞的构建及M细胞靶向肽的筛选 | 第128-136页 |
4.3.2 M细胞靶向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结构特征 | 第136-138页 |
4.3.3 M细胞靶向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 | 第138-144页 |
4.3.4 不同条件对M细胞靶向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 第144-150页 |
4.3.5 M细胞靶向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的细胞毒性 | 第150-152页 |
4.3.6 M 细胞靶向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自组装形成胶束的控制机制 | 第152-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53-157页 |
第五章 淀粉基M细胞靶向自组装纳米胶束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靶向控释特性 | 第157-179页 |
5.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157-158页 |
5.1.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157-158页 |
5.1.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158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158-161页 |
5.2.1 M细胞靶向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的制备 | 第158页 |
5.2.2 TRP2多肽的装载 | 第158-159页 |
5.2.3 胶束递送系统性质特征 | 第159页 |
5.2.4 稳定性评价 | 第159-160页 |
5.2.5 体外模拟释放分析 | 第160页 |
5.2.6 M细胞靶向性分析 | 第160-16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61-176页 |
5.3.1 M细胞靶向两亲性淀粉自组装载体材料对TRP2多肽的装载 | 第161-165页 |
5.3.2 装载TRP2多肽的淀粉基自组装纳米胶束微粒的特征 | 第165-168页 |
5.3.3 装载TRP2多肽的淀粉基自组装纳米胶束微粒稳定性 | 第168-171页 |
5.3.4 装载TRP2多肽的淀粉基自组装纳米胶束微粒的体外模拟释放特性 | 第171-172页 |
5.3.5 装载TRP2多肽的淀粉基自组装纳米胶束微粒的M细胞靶向性 | 第172-175页 |
5.3.6 淀粉基自组装载体材料对TRP2多肽的组装及M细胞靶向控释机制 | 第175-1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76-1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79-187页 |
一、结论 | 第179-184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84-185页 |
三、展望 | 第185-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2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07-209页 |
致谢 | 第209-211页 |
附件 | 第2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