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教学研究--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
目录 | 第4-7页 |
Content | 第7-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32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2-15页 |
1.2 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7-25页 |
1.3.1 文化 | 第17-20页 |
1.3.2 文化体验 | 第20-22页 |
1.3.3 文化教学 | 第22-24页 |
1.3.4 体验式文化教学 | 第24-25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25-32页 |
1.4.1 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 第25-29页 |
1.4.2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 | 第29-31页 |
1.4.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2章 体验式教学理念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模型 | 第32-55页 |
2.1 国外体验式教学理念 | 第32-41页 |
2.1.1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 | 第32-33页 |
2.1.2 西塞罗的贡献 | 第33页 |
2.1.3 拉伯雷的贡献 | 第33页 |
2.1.4 蒙田的贡献 | 第33-34页 |
2.1.5 培根的贡献 | 第34-35页 |
2.1.6 洛克的贡献 | 第35页 |
2.1.7 卢梭的贡献 | 第35页 |
2.1.8 福禄贝尔的贡献 | 第35-36页 |
2.1.9 杜威的贡献 | 第36页 |
2.1.10 科特·勒温的贡献 | 第36-37页 |
2.1.11 皮亚杰的贡献 | 第37-38页 |
2.1.12 科尔博的贡献 | 第38-39页 |
2.1.13 其他 | 第39-41页 |
2.2 国内体验式教学理念 | 第41-46页 |
2.2.1 《尚书》 | 第41页 |
2.2.2 孔子、孟子、荀子的贡献 | 第41-42页 |
2.2.3 王安石的贡献 | 第42页 |
2.2.4 王夫之的贡献 | 第42-43页 |
2.2.5 颜李学派的贡献 | 第43页 |
2.2.6 洋务派的贡献 | 第43页 |
2.2.7 蔡元培的贡献 | 第43页 |
2.2.8 陶行知的贡献 | 第43-44页 |
2.2.9 陈鹤琴的贡献 | 第44-45页 |
2.2.10 新中国成立以来 | 第45-46页 |
2.3 体验式教学理论模型梳理 | 第46-55页 |
2.3.1 体验式教学方法模型 | 第46-47页 |
2.3.2 赫伦模型 | 第47页 |
2.3.3 舒适区域模型 | 第47-48页 |
2.3.4 刺激模型 | 第48-49页 |
2.3.5 灾变理论模型 | 第49-50页 |
2.3.6 自我效能理论 | 第50-51页 |
2.3.7 流畅模型 | 第51-52页 |
2.3.8 科尔博体验式循环模式 | 第52-53页 |
2.3.9 文化体验理论模型 | 第53-55页 |
第3章 体验式文化教学的构建理念与原则 | 第55-62页 |
3.1 体验式文化教学的基本理念 | 第55-58页 |
3.1.1 教学主体 | 第55-56页 |
3.1.2 教学环境 | 第56页 |
3.1.3 教学目标 | 第56页 |
3.1.4 教学内容 | 第56-58页 |
3.2 体验式教学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 第58-60页 |
3.2.1 体验式教学在海外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 第58页 |
3.2.2 体验式教学在国内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 第58-60页 |
3.3 体验式文化教学的设计原则 | 第60-62页 |
3.3.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 第60页 |
3.3.2 以实践为主的原则 | 第60-61页 |
3.3.3 文化对比原则 | 第61-62页 |
第4章 体验式文化教学案例设计 | 第62-71页 |
4.1 体验式文化教学内容 | 第62-66页 |
4.1.1 文化知识 | 第63-64页 |
4.1.2 文化实践 | 第64-65页 |
4.1.3 文化参观 | 第65-66页 |
4.2 茶文化案例设计 | 第66-71页 |
第5章 体验式文化教学的特点及待解决问题 | 第71-79页 |
5.1 体验式文化教学的特点分析 | 第71-72页 |
5.2 体验文化教学的优势 | 第72-75页 |
5.2.1 参与方式的亲历性 | 第72-73页 |
5.2.2 情景的生活化 | 第73-74页 |
5.2.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 第74-75页 |
5.3 面临的问题 | 第75-79页 |
5.3.1 师资培训问题 | 第75-77页 |
5.3.2 文化系列课程的研发 | 第77-78页 |
5.3.3 文化体验环境的设置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79-83页 |
6.1 研究回顾与总结 | 第79-82页 |
6.2 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