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各种酒及其制造论文--黄酒、清酒论文

三种市售年份黄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气质联用(GC-MS)在黄酒香气检测中的应用第16-18页
        1.2.1 黄酒的香气及其检测第16页
        1.2.2 固相微萃取技术第16-17页
        1.2.3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第17页
        1.2.4 HS-SPME-GC-MS在酒类检测中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黄酒香气成分的分析方法第18-20页
        1.3.1 主成分分析第19页
        1.3.2 聚类分析第19页
        1.3.3 逐步判别分析第19-20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0-22页
        1.4.1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第20页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古南丰黄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第22-37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22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2-23页
        2.2.3 实验方法第23页
        2.2.4 数据处理方法第23-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35页
        2.3.1 古南丰黄酒样品气质实验结果第24-26页
        2.3.2 古南丰黄酒样品的香气活力值第26-28页
        2.3.3 古南丰黄酒样品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第28-31页
        2.3.4 古南丰黄酒样品聚类分析第31-32页
        2.3.5 古南丰黄酒样品判别分析第32-35页
    2.4 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古越龙山黄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第37-49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7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37页
        3.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7页
        3.2.3 实验方法第37页
        3.2.4 数据处理方法第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8页
        3.3.1 古越龙山黄酒样品气质实验结果第37-39页
        3.3.2 古越龙山黄酒样品的香气活力值第39-40页
        3.3.3 古越龙山黄酒样品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第40-43页
        3.3.4 古越龙山聚类分析第43-44页
        3.3.5 古越龙山黄酒样品判别分析第44-48页
    3.4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会稽山黄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第49-61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9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49页
        4.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第49页
        4.2.3 实验方法第49页
        4.2.4 数据处理方法第4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9-60页
        4.3.1 会稽山黄酒样品气质实验结果第49-51页
        4.3.2 会稽山黄酒样品的香气活力值第51-52页
        4.3.3 会稽山黄酒样品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第52-55页
        4.3.4 会稽山黄酒样品聚类分析第55-56页
        4.3.5 判别分析第56-60页
    4.4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三种年份黄酒特征香气成分比较第61-70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1页
        5.2.1 原料与试剂第61页
        5.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第61页
        5.2.3 实验方法第61页
        5.2.4 数据处理方法第6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1-68页
        5.3.1 基于挥发性物质成分种类和含量分析的三种年份黄酒的分析比较第61-66页
        5.3.2 基于醇酯比的三种年份黄酒特征香气成分的比较第66页
        5.3.3 基于香气活力值的三种年份黄酒特征香气成分的比较第66-67页
        5.3.4 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三种年份黄酒特征香气成分的比较第67-68页
        5.3.5 基于判别分析的三种年份黄酒特征香气成分的比较第68页
    5.4 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1页
    6.1 主要结论第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卵黄高磷蛋白磷酸肽骨矿化作用研究
下一篇:黑芝麻油渣中黑色素的超临界萃取及其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