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第一章 简析现行对外汉语教材生词的英文注释方式 | 第11-38页 |
第一节 对汉语生词采取语素英文注释 | 第11-18页 |
一、语素的意义都分别与词的意义重合 | 第11-12页 |
二、所有语素的意义相结合等于词的意义 | 第12-14页 |
三、语素的意义与词的意义相关 | 第14-15页 |
四、语素的意义与词的意义不相干 | 第15-18页 |
第二节 把义项作为生词英文注释的单位 | 第18-22页 |
一、将同一生词的多个义项作为不同的生词来处理 | 第18-20页 |
二、同时列举生词的基本义项和引申义项 | 第20-21页 |
三、同时列举词义相同词性不同的义项 | 第21页 |
四、罗列生词的多个义项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对生词的使用范围进行加注 | 第22-27页 |
一、加注生词的使用范围 | 第23-25页 |
二、加注生词的词义侧重点或说明 | 第25页 |
三、加注生词的感情色彩 | 第25-26页 |
四、标注生词的句法意义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注释词与其近义词或反义词之间互参 | 第27-31页 |
一、利用同义词、近义词或词组之间的互参来限定词义 | 第28-29页 |
二、利用同义、近义词或词组之间的互参补充其部分意义 | 第29-30页 |
三、通过对译词与其反义词之间的对比来精确词义 | 第30-31页 |
第五节 对生词注释采取各种翻译方法 | 第31-38页 |
一、直译 | 第32页 |
二、意译 | 第32-33页 |
三、音译 | 第33-34页 |
四、多种翻译方法结合使用 | 第34-38页 |
第二章 现行对外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 第38-56页 |
第一节 生词注释在语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8-46页 |
一、英文注释概念义不准确 | 第38-39页 |
二、注释语义不完整、信息不足 | 第39-40页 |
三、被注义项不符合课文语境 | 第40-42页 |
四、用多义的英文词语标注生词 | 第42-43页 |
五、注释词与被译生词的语义范畴不对等,缺乏必要的限定 | 第43-44页 |
六、没有选择性的罗列生词的义项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生词注释在语法方面的问题 | 第46-52页 |
一、英文注释的词性问题 | 第46-48页 |
二、没有对离合词的特殊用法进行标注 | 第48-49页 |
三、语法意义不足 | 第49-50页 |
四、生词时态注释不足 | 第50-52页 |
第三节 生词注释在语用方面的问题 | 第52-56页 |
一、没有对生词的语体色彩进行标注 | 第52-53页 |
二、译词与被译词的惯用搭配不同 | 第53-54页 |
三、没有对生词的感情色彩进行注释 | 第54-56页 |
第三章 对对外汉语教材英文注释的若干建议 | 第56-60页 |
第一节 从生词的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准确地进行注释 | 第56-58页 |
一、在语义方面 | 第56-57页 |
二、在语法方面 | 第57-58页 |
三、在语用方面 | 第58页 |
第二节 利用各种符号来完善生词的英文注释 | 第58页 |
第三节 附加图片以辅助英文注释 | 第58-59页 |
第四节 建议创立与教材相配套的生词英文注释网站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