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酪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制备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乳酸菌的高密度培养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基础培养基的选择与改良 | 第13-14页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14-16页 |
·培养方法的选择 | 第16-17页 |
·乳酸菌发酵液菌体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离心分离技术 | 第17-18页 |
·膜分离技术 | 第18页 |
·絮凝分离技术 | 第18页 |
·乳酸菌发酵剂保藏技术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冷冻保藏 | 第18-19页 |
·冷冻干燥保藏 | 第19页 |
·冷冻干燥中的特殊保护措施 | 第19-20页 |
3 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研制展望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干酪乳杆菌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 | 第21-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试验菌种 | 第2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1-2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试验内容及设计 | 第22-23页 |
·最佳基础培养培养基种类的确定 | 第22页 |
·培养条件优化试验 | 第22页 |
·干酪乳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2-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菌种制备 | 第23页 |
·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最佳基础培养基选择试验结果 | 第23-24页 |
·培养条件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最佳培养温度试验结果 | 第24页 |
·最佳接种量试验结果 | 第24-25页 |
·最佳初始pH试验结果 | 第25-26页 |
·干酪乳杆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 第26页 |
3 结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 第27-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7-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菌种 | 第27页 |
·菌种制备 | 第2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7-2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试验内容及设计 | 第28-29页 |
·增殖培养基添加营养成分的确定 | 第28页 |
·增殖培养基添加营养成分最佳添加量的确定 | 第28-29页 |
·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的优化试验 | 第29页 |
·测定方法 | 第29页 |
·OD值测定 | 第29页 |
·活菌计数方法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1页 |
·营养成分对干酪乳杆菌增殖的影响 | 第29-32页 |
·不同碳源对干酪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氮源对干酪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生长因子对干酪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营养成分添加量对干酪乳杆菌增殖的影响 | 第32-34页 |
·碳源最适添加量的确定 | 第32-33页 |
·氮源最适添加量的确定 | 第33页 |
·生长因子最适添加量的确定 | 第33-34页 |
·增殖培养基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响应面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36页 |
·响应面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 | 第36-41页 |
·验证试验 | 第41页 |
3 结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干酪乳杆菌冻干保护剂的筛选研究 | 第4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菌种 | 第4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3-44页 |
·试验内容及设计 | 第44-45页 |
·冻干保护剂选择试验设计 | 第44页 |
·冻干保护剂添加范围试验 | 第44页 |
·复合冻干保护剂优化试验 | 第44-45页 |
·干酪乳杆菌冻干粉的理化指标测定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菌体的富集和冻干 | 第45页 |
·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菌体存活率计算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60页 |
·冻干保护剂的选择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冻干保护剂添加范围试验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复合冻干保护剂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7页 |
·响应面试验方差分析 | 第48-52页 |
·响应面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 | 第52-57页 |
·验证试验 | 第57页 |
·直投式发酵剂贮藏期间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57-60页 |
·冻干菌粉贮藏期间的活菌数测定结果 | 第57-58页 |
·冻干菌粉发酵贮藏期间发酵活力的测定结果 | 第58-60页 |
3 结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及建议 | 第61-63页 |
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62页 |
3 不足与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