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外国学生习得汉语的动词重叠形式偏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选题的缘由和价值第9-10页
   ·动词重叠及偏误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研究的范围与意义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动词重叠与偏误分析理论第14-20页
   ·动词重叠的读音、形式、范围以及使用条件第14-16页
   ·动词重叠的意义第16-20页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第16-19页
     ·动词重叠的语用意义第19-20页
第3章 对汉语教材中的动词重叠式的初步考察第20-22页
第4章 动词重叠的偏误类型及分析第22-36页
   ·应重叠而未重叠的偏误第22-27页
     ·表示“短时”意义时未用重叠第22-23页
     ·表示“尝试”“建议”意义时未用重叠第23-24页
     ·表示“休闲”“轻松”意义时未用重叠第24-25页
     ·表示“委婉”“希望”意义时未用重叠第25-26页
     ·表示“惯常”意义时未用重叠第26-27页
   ·不应重叠而重叠的偏误第27-30页
     ·动词重叠本身不具备重叠能力而重叠第27-28页
     ·在特定语境中不应重叠而重叠第28-29页
     ·否定句中不应使用重叠式而重叠第29页
     ·数量词前动词不应重叠而重叠第29-30页
   ·“AA”“AAB”“AABB”等重叠格式的误用第30-32页
   ·动词重叠的搭配问题第32-36页
     ·动词重叠后不能带补语第32页
     ·动词重叠后不能带“了,着,过”第32-33页
     ·动词重叠式前边不能有修饰成分第33-34页
     ·动词重叠排斥时间成分第34-36页
第5章 偏误原因第36-40页
   ·外部原因第36-38页
     ·教师因素第36页
     ·教材因素第36-37页
     ·文化因素第37页
     ·环境因素第37-38页
   ·内部原因第38-40页
     ·母语的负迁移第38页
     ·目的语的负迁移第38-39页
     ·学习因素第39页
     ·交际方式的因素第39-40页
第6章 动词重叠偏误的应对策略第40-42页
   ·教师方面第40页
   ·学生方面第40页
   ·教材方面第40-41页
   ·课堂方面第41-42页
第七章 结语第42-44页
   ·对动词重叠的总结及相关思考第42页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第46-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汉“时”“体”的对比及教学策略--以《圣经》为语料研究对象
下一篇:对泰汉语综合课《邮局在哪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