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本论文符号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6页 |
1.1 概述 | 第12-13页 |
1.2 膳食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膳食纤维的组成和提取 | 第13-15页 |
1.2.2 常见膳食纤维的化学结构 | 第15-17页 |
1.2.3 膳食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功能性质和生理功能 | 第17-18页 |
1.2.4 膳食纤维的改性 | 第18-19页 |
1.3 膳食纤维对重金属的吸附性研究 | 第19-22页 |
1.3.1 重金属及其危害 | 第19页 |
1.3.2 含重金属的污水的处理 | 第19-20页 |
1.3.3 膳食纤维对重金属的吸附 | 第20-22页 |
1.4 DHPM 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1 DHPM 原理 | 第22页 |
1.4.2 DHPM 技术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 豆渣膳食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24-26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1.6.3 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2章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吸附重金属能力的影响 | 第26-36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2.2.1 材料及试剂 | 第26-27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3.1 原料预处理 | 第27页 |
2.3.2 豆渣膳食纤维的提取 | 第27-28页 |
2.3.3 DHPM 处理 | 第28页 |
2.3.4 豆渣膳食纤维对重金属体外吸附能力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5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4.1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吸附重金属铅的影响 | 第29-31页 |
2.4.2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吸附重金属铜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3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吸附重金属镉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4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吸附重金属汞的影响 | 第33-35页 |
2.5 结论 | 第35-36页 |
第3章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6-54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3.2.1 材料及试剂 | 第37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37-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3.3.1 粒度、密度、比表面积的测定 | 第38页 |
3.3.2 豆渣膳食纤维组成的测定 | 第38页 |
3.3.3 持水力、持油力的测定 | 第38-39页 |
3.3.4 阳离子交换能力的测定 | 第39页 |
3.3.5 总负电荷的测定 | 第39-4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0-53页 |
3.4.1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颗粒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密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4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中 SDF 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5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中 SDF:TDF 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6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中糖醛酸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7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持水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8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持油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9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10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总负电荷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11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50-52页 |
3.4.12 DHPM 对豆渣膳食纤维高级结构的影响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豆渣膳食纤维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初探 | 第54-66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各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吸附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58页 |
4.2.1 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4.2.2 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4.3 吸附机理初探 | 第58-64页 |
4.3.1 红外分析吸附位点 | 第58-61页 |
4.3.2 吸附重金属前后 DF 的微观形貌的变化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5.1 实验结论 | 第66-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攻读硕士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