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0-14页 |
1.1 江铜集团概况 | 第10页 |
1.2 贵溪冶炼厂概况 | 第10-11页 |
1.2.1 发展历程 | 第11页 |
1.2.2 生产工艺概况 | 第11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火法炼铜工艺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2.2 闪速熔炼工艺 | 第15-18页 |
2.2.1 闪速熔炼工艺简介 | 第15-16页 |
2.2.2 贵溪冶炼厂闪速熔炼工艺 | 第16-18页 |
2.3 闪速炉冶金控制模型简介 | 第18-24页 |
2.3.1 基于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计算的静态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2.3.2 金属(物料)平衡 | 第20-21页 |
2.3.3 热量平衡 | 第21页 |
2.3.4 贵溪冶炼厂闪速炉数模优化控制系统 | 第21-24页 |
3 冶金控制模型的调整 | 第24-41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根据原料和产出物成分的变化,确定需要添加入控制模型的新元素和新物相 | 第24-27页 |
3.2.1 增加新元素 | 第24-25页 |
3.2.2 增加新物相 | 第25-27页 |
3.3 构建新的计算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3.3.1 冰铜S、Fe和Pb、Zn品位计算公式系数变更 | 第27-28页 |
3.3.2 投入、产出烟尘系数变更 | 第28-29页 |
3.3.3 排烟系统烟尘成分变更 | 第29页 |
3.3.4 投入、产出物料的物相推定过程中常数变更 | 第29页 |
3.4 金属平衡方程调整 | 第29-35页 |
3.4.1 数据说明 | 第29-31页 |
3.4.2 金属平衡1(MB1)方程的调整 | 第31-32页 |
3.4.3 金属平衡2(MB2)方程的调整 | 第32页 |
3.4.4 金属平衡3(MB3)方程的调整 | 第32-34页 |
3.4.5 金属平衡4(MB4)方程的调整 | 第34-35页 |
3.5 热平衡方程调整 | 第35-39页 |
3.5.1 数据说明 | 第36-37页 |
3.5.2 热平衡1(HB1)方程的调整 | 第37-38页 |
3.5.3 热平衡2(HB2)方程的调整 | 第38-39页 |
3.6 化合物推定计算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冶金控制模型的仿真 | 第41-46页 |
4.1 仿真系统的目标 | 第41页 |
4.2 仿真系统硬件结构 | 第41-42页 |
4.3 仿真系统总体结构 | 第42页 |
4.4 仿真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43页 |
4.5 仿真系统功能实现 | 第43-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冶金控制模型的验证 | 第46-54页 |
5.1 验证时机及载体 | 第46页 |
5.2 新离线仿真数模验证 | 第46-49页 |
5.2.1 验证项目 | 第46页 |
5.2.2 验证方法 | 第46页 |
5.2.3 验证条件 | 第46-47页 |
5.2.4 在不同Zn品位下(Pb=0,Zn=≠O)的模型仿真研究 | 第47-48页 |
5.2.5 在不同Pb品位下(Pb≠0,Zn=0)的模型仿真研究 | 第48页 |
5.2.6 两种不同取值条件下的对比仿真研究 | 第48-49页 |
5.3 不同因子对新离线仿真数模计算结果的影响验证 | 第49-51页 |
5.3.1 验证项目 | 第49页 |
5.3.2 验证方法 | 第49-50页 |
5.3.3 验证条件 | 第50页 |
5.3.4 验证结果 | 第50-51页 |
5.4 新离线仿真数模与在线数模应用于生产的对比验证 | 第51-53页 |
5.4.1 验证项目 | 第51页 |
5.4.2 验证方法 | 第51-52页 |
5.4.3 验证条件 | 第52页 |
5.4.4 验证结果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1 总结与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与建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