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重金属镉的宿主毒性及现有防治策略 | 第10-11页 |
1.1.1 镉对宿主的毒性作用 | 第10页 |
1.1.2 现有的镉毒性防治策略 | 第10-11页 |
1.2 植物乳杆菌对机体镉毒性的缓解作用 | 第11-13页 |
1.2.1 植物乳杆菌CCFM8610对机体镉毒性的缓解作用 | 第11-12页 |
1.2.2 植物乳杆菌CCFM8610的镉耐受能力 | 第12-13页 |
1.3 微生物重金属耐受相关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工业和环境微生物重金属耐受机制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3.2 乳酸菌镉耐受机制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微生物压力应答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1.4.1 蛋白质组学在微生物压力应答方面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2 代谢组学在微生物压力应答方面的研究 | 第19页 |
1.5 论文的立体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22-23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0页 |
2.2.1 菌株的活化及培养 | 第23页 |
2.2.2 具有不同镉耐受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的筛选 | 第23页 |
2.2.3 菌体蛋白质组分析——总蛋白提取 | 第23页 |
2.2.4 菌体蛋白质组分析——iTRAQ标记 | 第23-24页 |
2.2.5 菌体蛋白质组分析——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C/LC?MS/MS) | 第24-25页 |
2.2.6 菌体蛋白质组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和筛选 | 第25页 |
2.2.7 菌体代谢组分析——总代谢物提取 | 第25页 |
2.2.8 菌体代谢组分析——LC-MS分析 | 第25-26页 |
2.2.9 菌体代谢组分析——多元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2.10 菌体代谢组分析——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和鉴定 | 第26页 |
2.2.11 转录水平的验证——RT-qPCR定量蛋白组中差异表达蛋白 | 第26-27页 |
2.2.12 生物学验证——菌体胞内金属离子积累、镉吸附、菌体表面疏水性和自聚集、 菌体形态学特征、胞内ROS产生、各细胞组分的镉吸附能力、葡萄糖消耗和疏水性氨基酸合成 | 第27-29页 |
2.2.13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0-56页 |
3.1 具有镉耐受差异的植物乳杆菌的筛选 | 第30-31页 |
3.2 植物乳杆菌镉耐受蛋白组分析 | 第31-38页 |
3.2.1 植物乳杆菌CCFM8610和CCFM191的蛋白组特征 | 第31-33页 |
3.2.2 差异表达蛋白图谱 | 第33页 |
3.2.3 差异蛋白的蛋白-蛋白网络分析 | 第33-34页 |
3.2.4 碳水化合物代谢 | 第34页 |
3.2.5 嘌呤和嘧啶代谢 | 第34-35页 |
3.2.6 整体压力应答 | 第35页 |
3.2.7 脂质和氨基酸代谢 | 第35-36页 |
3.2.8 金属离子结合和细胞壁生物合成 | 第36页 |
3.2.9 转运蛋白 | 第36-37页 |
3.2.10 镉压力抵抗的潜在关键蛋白 | 第37-38页 |
3.3 植物乳杆菌镉耐受代谢组分析及与蛋白组的联系 | 第38-48页 |
3.3.1 植物乳杆菌CCFM8610和CCFM191的代谢组特征 | 第38-40页 |
3.3.2 有监督的多元统计分析和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 第40-43页 |
3.3.3 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 | 第43-44页 |
3.3.4 渗透保护物质 | 第44-45页 |
3.3.5 胞外聚合物的合成以及镉离子的沉淀 | 第45页 |
3.3.6 核酸代谢 | 第45-46页 |
3.3.7 能量代谢 | 第46页 |
3.3.8 氨基酸代谢 | 第46-47页 |
3.3.9 脂质代谢 | 第47-48页 |
3.4 生物学验证 | 第48-56页 |
3.4.1 转录水平上的RT-qPCR验证 | 第48-49页 |
3.4.2 菌体生理学表型测定 | 第49-56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6页 |
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I: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附录II:差异蛋白和差异代谢物表格 | 第68-85页 |
附录III: 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蛋白联系网络图、代谢组测定中代表性的基峰离子流色谱图以及OPLS-DA模型的交叉验证图 | 第85-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