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失重法飞灰含碳量监测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主要符号表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系统研究状况第12-17页
        1.2.1 国外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系统研究状况第12-15页
        1.2.2 国内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系统研究状况第15-16页
        1.2.3 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系统发展趋势第16-17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第17-18页
第2章 系统的原理及其结构第18-27页
    2.1 飞灰的形成和特性第18-19页
    2.2 影响飞灰含碳量因素第19-20页
    2.3 监测系统的原理第20-24页
        2.3.1 飞灰含碳量的测量原理第20-22页
        2.3.2 执行机构工作原理第22-24页
    2.4 整个监测系统的配置结构第24-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控制系统组成第27-57页
    3.1 被控对象第27-42页
        3.1.1 机械装置第27-34页
            3.1.1.1 悬臂组件第28-32页
            3.1.1.2 顶杆第32-34页
        3.1.2 执行装置——步进电机第34-38页
            3.1.2.1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第34-36页
            3.1.2.2 步进电机的工作特点第36-38页
            3.1.2.3 步进电机的细分第38页
        3.1.3 驱动装置第38-40页
        3.1.4 传感器第40-42页
    3.2 控制系统第42-48页
        3.2.1 控制系统核心第42-43页
        3.2.2 通讯模块第43页
        3.2.3 时钟模块第43-44页
        3.2.4 液晶显示模块第44-45页
        3.2.5 称重模块第45-46页
        3.2.6 接灰击打模块第46-47页
        3.2.7 压缩空气控制模块第47-48页
    3.3 软件系统设计第48-56页
        3.3.1 动作逻辑的确定第48-50页
        3.3.2 程序的编写第50-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两种失重法测量对比第57-64页
    4.1 执行机构结构对比第57-58页
        4.1.1 旋转圆盘式第57-58页
        4.1.2 悬臂式第58页
    4.2 装置实际应用对比分析第58-62页
        4.2.1 检测周期对比第58-60页
        4.2.2 检测精度对比第60-62页
    4.3 经济效益分析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64-65页
    5.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茶面包的研制及对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植物乳杆菌耐受重金属镉的生理机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