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对益生菌的增殖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致谢 | 第9-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29页 |
·菜籽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菜籽简介 | 第16页 |
·菜籽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菜籽多糖的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菜籽多糖的提取研究 | 第17-18页 |
·菜籽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研究 | 第18-19页 |
·菜籽多糖的活性研究 | 第19-20页 |
·益生元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20-27页 |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 | 第20-21页 |
·益生菌简介 | 第21页 |
·益生元简介 | 第21-22页 |
·益生元的生理功效 | 第22-24页 |
·益生元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益生元的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菜籽多糖的碱法提取工艺研究及优化 | 第29-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实验原料 | 第29页 |
·化学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0页 |
·原料的前处理 | 第30页 |
·NaOH 浓度对菜籽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0页 |
·提取温度对菜籽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0页 |
·提取时间对菜籽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液料比对菜籽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1页 |
·菜籽多糖碱法提取的中心组合试验 | 第31页 |
·多糖得率的计算 | 第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31-32页 |
·NaOH 浓度对菜籽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提取温度对菜籽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3页 |
·提取时间对菜籽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液料比对菜籽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4页 |
·响应面分析优化菜籽多糖碱法提取工艺 | 第34-38页 |
·验证实验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菜籽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及结构研究 | 第39-55页 |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实验原料 | 第39页 |
·化学试剂 | 第39-40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6页 |
·菜籽粗多糖的制备 | 第40-43页 |
·菜籽多糖的纯化 | 第43-44页 |
·菜籽多糖的化学组成 | 第44页 |
·菜籽多糖的紫外光谱扫描检测 | 第44页 |
·菜籽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页 |
·菜籽多糖的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 第44-45页 |
·菜籽多糖的单糖组成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 第46页 |
·不同方法脱蛋白效果比较 | 第46-47页 |
·大孔树脂脱色效果比较 | 第47页 |
·菜籽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47-49页 |
·菜籽多糖的化学组成 | 第49页 |
·菜籽多糖中蛋白质部分的氨基酸组成 | 第49-51页 |
·紫外光谱扫描 | 第5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菜籽多糖的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 第52-53页 |
·单糖组成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菜籽多糖对益生菌的体外增殖作用研究 | 第55-70页 |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实验原料 | 第55页 |
·实验菌株 | 第55页 |
·化学试剂 | 第55-56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6页 |
·培养基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还原糖测定的标准曲线制作 | 第56-57页 |
·菜籽多糖对模拟胃液的抗消化性 | 第57页 |
·菜籽多糖对α-淀粉酶的抗消化性 | 第57-58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58页 |
·菜籽多糖对益生菌的增殖作用 | 第58页 |
·菜籽多糖对益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58页 |
·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9页 |
·还原糖测定的标准曲线 | 第59页 |
·菜籽多糖对模拟胃液的抗消化性 | 第59-61页 |
·菜籽多糖对α-淀粉酶的抗消化性 | 第61-62页 |
·菜籽多糖对益生菌的增殖作用 | 第62-66页 |
·菜籽多糖对益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66-68页 |
·菜籽多糖对益生菌的增殖作用机理推测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