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stract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 第2章 关于GPA教学法的介绍 | 第10-17页 |
| ·GPA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第10-11页 |
| ·GPA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 第11-13页 |
| ·语言的社会文化性 | 第11-12页 |
| ·语言的认知过程 | 第12-13页 |
| ·稳定变化的思维模式 | 第13页 |
| ·GPA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 第13-17页 |
| 第3章 GPA教学法的实际汉语教学实例分析 | 第17-24页 |
| ·参与者和培育师情况简介 | 第17页 |
| ·参与者情况 | 第17页 |
| ·培育师情况 | 第17页 |
| ·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 | 第17-18页 |
| ·具体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手段 | 第18-24页 |
| ·名词的教学 | 第19-20页 |
| ·动词的教学 | 第20页 |
| ·词汇的综合练习 | 第20-21页 |
| ·生存语言 | 第21-22页 |
| ·Lexicary | 第22-24页 |
| 第4章 GPA教学法在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的优势 | 第24-30页 |
| ·多变的趣味教学手法 | 第24-25页 |
| ·以参与者为中心 | 第25-26页 |
| ·听说领先,注重发音 | 第26-27页 |
| ·真实的交际能力 | 第27页 |
| ·词汇的呈现方式 | 第27-28页 |
| ·运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 第28页 |
| ·融洽的关系 | 第28-30页 |
| 第5章 GPA教学法在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的不足 | 第30-34页 |
| ·过于强调幼儿的习得母语模式 | 第30页 |
| ·强调听说教学,忽略读写能力 | 第30-31页 |
| ·对目的语社团的过度依赖 | 第31-32页 |
| ·过于强调目的语 | 第32页 |
| ·对个人自觉性估计不足 | 第32页 |
| ·班级人数的限制 | 第32-33页 |
| ·参与者应试能力不足 | 第33-34页 |
| 第6章 总结—GPA教学法在初级汉语词汇教学的改进 | 第34-38页 |
| ·教材的选用 | 第34-35页 |
| ·班级的设置 | 第35页 |
| ·具体的词汇教学方法 | 第35-36页 |
| ·对教师的个人要求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