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留学生汉语写作中成分残缺问题探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 ·现实意义 | 第7-8页 |
| ·理论意义 | 第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个体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关于句法成分残缺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第2章 成分残缺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 ·对比分析理论 | 第13-15页 |
| ·中介语理论 | 第15-16页 |
|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6-17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17-19页 |
| 第3章 成分残缺问题分析 | 第19-39页 |
| ·成分残缺的界定 | 第19页 |
| ·成分残缺的类别 | 第19-37页 |
| ·主语残缺 | 第20-25页 |
| ·谓语残缺 | 第25-28页 |
| ·宾语残缺 | 第28-30页 |
| ·定语残缺 | 第30-31页 |
| ·状语残缺 | 第31-36页 |
| ·补语残缺 | 第36-37页 |
| ·成分残缺问题的总结归纳 | 第37-39页 |
| 第4章 成分残缺的原因 | 第39-47页 |
| ·学生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39-44页 |
| ·省略的规则 | 第39-40页 |
| ·词的兼类 | 第40-41页 |
| ·词类的差异 | 第41-44页 |
|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 第44页 |
| ·教学和教材的影响 | 第44-47页 |
| 第5章 相应的教学策略 | 第47-53页 |
|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 第47-48页 |
| ·偏误分析与汉越对比分析相结合 | 第48页 |
| ·分国别编写教材 | 第48-49页 |
| ·针对性练习 | 第49-51页 |
| ·加强语感教学 | 第51-53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