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波兰学习者的汉语体标记习得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体标记研究综述第8-14页
        1.2.1 体和体标记研究第8-10页
        1.2.2 汉语的体标记研究第10-12页
        1.2.3 波兰语的体标记研究第12-13页
        1.2.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体标记习得研究第13-14页
    1.3 研究范围、思路及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范围及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汉语与波兰语体标记的对比分析第15-37页
    2.1 汉语与波兰语体标记类型第15-30页
        2.1.1 汉语的体标记类型第15-21页
            2.1.1.1 未完成体标记第15-18页
            2.1.1.2 完成体标记第18-21页
        2.1.2 波兰语的体标记类型第21-24页
            2.1.2.1 未完成体标记第21-23页
            2.1.2.2 完成体标记第23-24页
        2.1.3 汉语与波兰语体标记类型对比第24-30页
            2.1.3.1 未完成体标记类型对比第24-26页
            2.1.3.2 完成体标记类型对比第26-28页
            2.1.3.3 不对等的表达第28-30页
    2.2 汉语与波兰语体标记的实现形式第30-37页
        2.2.1 汉语体标记的实现形式第30-34页
            2.2.1.1 体标记的性质第30-32页
            2.2.1.2 体标记的位置第32-34页
        2.2.2 波兰语体标记实现形式第34-35页
            2.2.2.1 完成体标记的实现形式第34-35页
            2.2.2.2 未完成体标记的实现形式第35页
        2.2.3 汉语与波兰语体标记的实现形式对比第35-37页
第三章 对波兰学习者汉语体标记习得难度预测与偏误分析第37-57页
    3.1 对体标记习得难度的预测第37-39页
    3.2 波兰学习者汉语体标记偏误统计第39-40页
    3.3 波兰学习者汉语体标记偏误类型第40-52页
        3.3.1 结果完成体“了”偏误类型第40-43页
        3.3.2 经历完成体“过”偏误类型第43-46页
        3.3.3 持续进行体“着”偏误类型第46-48页
        3.3.4 持续进行体“在”偏误类型第48-50页
        3.3.5 持续非进行体“着”偏误类型第50-52页
    3.4 波兰学习者汉语体标记的偏误成因分析第52-57页
        3.4.1 母语迁移第53-54页
        3.4.2 语言意识第54-55页
        3.4.3 教学失误第55-57页
第四章 针对波兰学习者汉语体标记的教学启示与建议第57-65页
    4.1 汉语和波兰语体标记对比分析给出的启示第57-59页
        4.1.1 体标记与动词第57-58页
        4.1.2 体标记与时态第58页
        4.1.3 体标记的特殊用法第58-59页
    4.2 波兰学习者汉语体标记习得偏误分析的启示第59-60页
        4.2.1 教学顺序第59-60页
        4.2.2 语用偏误第60页
    4.3 针对波兰学习者汉语体标记的教学建议第60-65页
        4.3.1 教师方面第61-63页
        4.3.2 学习者方面第63-64页
        4.3.3 教材编写方面第64-65页
结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尔吉斯斯坦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问题研究
下一篇:冲突视角下土耳其的库尔德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