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佐夫色绿藻高效积累虾青素的诱导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虾青素功效及其生产的研究第14-18页
        1.2.1 虾青素的结构和功效第14页
        1.2.2 虾青素来源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3 佐夫色绿藻培养生产天然虾青素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 佐夫色绿藻合成虾青素的诱导条件研究第18-26页
        1.3.1 虾青素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第18-20页
        1.3.2 佐夫色绿藻合成虾青素的诱导条件的研究第20-23页
        1.3.3 虾青素的诱导条件研究方法第23-26页
    1.4 虾青素合成诱导机制的代谢组学分析第26-28页
        1.4.1 代谢组学及其分析技术研究进展第27页
        1.4.2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应用进展第27-28页
    1.5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8-31页
        1.5.1 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28-29页
        1.5.2 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佐夫色绿藻胞内虾青素和Car/Chl比快速检测第31-4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1-36页
        2.1.1 实验材料第31-33页
        2.1.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2.1.3 分析方法第34-3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6-47页
        2.2.1 佐夫色绿藻细胞生长和色素积累第36-38页
        2.2.2 佐夫色绿藻细胞荧光成像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第38-43页
        2.2.3 虾青素含量和荧光强度值的线性回归分析第43-44页
        2.2.4 FCM快速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44-45页
        2.2.5 方法学研究第45-47页
    2.3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高蓝/白光诱导佐夫色绿藻高效积累虾青素研究第49-6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9-52页
        3.1.1 藻种及培养基第49-50页
        3.1.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3.1.3 分析方法第51-5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2-68页
        3.2.1 不同光照方式对摇瓶培养佐夫色绿藻生长和色素积累影响第52-58页
        3.2.2 不同起始密度对微孔板培养佐夫色绿藻生长和色素积累影响第58-59页
        3.2.3 不同光源和氮源浓度对微孔板培养佐夫色绿藻生长和色素积累影响第59-62页
        3.2.4 不同光照强度对微孔板培养佐夫色绿藻生长和色素积累影响第62-65页
        3.2.5 佐夫色绿藻生产积累虾青素的文献综合对比第65-68页
    3.3 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佐夫色绿藻高效积累虾青素的诱导条件筛选第69-8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9-71页
        4.1.1 实验材料第69-70页
        4.1.2 实验方法第70-71页
        4.1.3 分析方法第7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71-81页
        4.2.1 采用流式细胞仪筛选虾青素高效合成的诱导条件第71-73页
        4.2.2 采用HPLC法准确评价初筛诱导条件的诱导效果第73-76页
        4.2.3 不同诱导条件下细胞生理内在调控机制分析第76-81页
    4.3 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佐夫色绿藻诱导调控机制的代谢组学分析第83-11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3-86页
        5.1.1 实验材料第83-84页
        5.1.2 实验方法第84-85页
        5.1.3 分析方法第85-86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86-108页
        5.2.1 佐夫色绿藻高效积累虾青素的生理生化变化情况第86-93页
        5.2.2 佐夫色绿藻胞内全代谢物的鉴定第93页
        5.2.3 利用OPLS-DA分析鉴定代谢标志物第93-100页
        5.2.4 代谢标志物的通路富集分析第100-103页
        5.2.5 佐夫色绿藻诱导调控机制的全局性代谢网络图第103-108页
    5.3 小结第108-110页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110-113页
附录第113-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附件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ipase SMG1-F278N在高酸价油脂脱酸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不同生长期糯玉米籽粒中淀粉结构与性质演变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