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NAFLD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1.1 NAFLD的发病机制 | 第15-16页 |
1.1.2 NAFLD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2 植物甾醇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1 PS(PSE)的降胆固醇作用 | 第17-18页 |
1.2.2 PS(PSE)的抗氧化作用 | 第18-19页 |
1.2.3 PS(PSE)的抗炎作用 | 第19页 |
1.2.4 PS(PSE)的抗癌作用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PSE对NAFLD大鼠血脂、肝脂的影响 | 第23-38页 |
2.1 材料 | 第23-24页 |
2.1.1 受试物 | 第23页 |
2.1.2 灌胃溶液的配置 | 第23页 |
2.1.3 饲料及高脂饲料 | 第23-24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1.5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2.2 方法 | 第24-29页 |
2.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24-25页 |
2.2.2 样本收集 | 第25页 |
2.2.3 血清生化检测 | 第25页 |
2.2.4 肝脏脂质含量检测 | 第25-28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2.3 结果 | 第29-36页 |
2.3.1 PSE对NAFLD大鼠血脂、血糖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2 PSE对NAFLD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 第30页 |
2.3.3 PSE对NAFLD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2.3.4 PSE对NAFLD大鼠肝脂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5 PSE对NAFLD大鼠肝组织形态的影响 | 第34-36页 |
2.4 讨论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PSE对NAFLD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 第38-48页 |
3.1 材料 | 第38-39页 |
3.1.1 实验动物分组及样本收集 | 第38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3.2 方法 | 第39-43页 |
3.2.1 肝组织抗氧化指标检测 | 第39-42页 |
3.2.2 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3.3 结果 | 第43-46页 |
3.4 讨论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PSE对NAFLD大鼠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8-60页 |
4.1 材料 | 第48-49页 |
4.1.1 实验动物分组及样本收集 | 第48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48-49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49页 |
4.2 方法 | 第49-55页 |
4.2.1 血清细胞因子检测 | 第49-55页 |
4.2.2 数据处理 | 第55页 |
4.3 结果 | 第55-58页 |
4.4 讨论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PSE对NAFLD大鼠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0-70页 |
5.1 材料 | 第60-62页 |
5.1.1 实验动物分组及样本收集 | 第60页 |
5.1.2 主要仪器 | 第60-61页 |
5.1.3 主要试剂 | 第61-62页 |
5.2 方法 | 第62-65页 |
5.2.1 cDNA的合成 | 第62-63页 |
5.2.2 Real Time PCR反应 | 第63-64页 |
5.2.3 数据处理 | 第64-65页 |
5.3 结果 | 第65-68页 |
5.3.1 RNA的纯度分析 | 第65页 |
5.3.2 PSE对NAFLD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5-68页 |
5.4 讨论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0-72页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70-7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 文献 | 第72-80页 |
附录 1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