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三叶木通概况 | 第10页 |
1.2 三叶木通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1.2.1 营养成分 | 第10-12页 |
1.2.2 化学成分 | 第12-14页 |
1.2.3 生理活性 | 第14-16页 |
1.3 常用的植物油脂提取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物理压榨法 | 第16页 |
1.3.2 有机溶剂浸提法 | 第16-17页 |
1.3.3 索氏提取法 | 第17页 |
1.3.4 超声波法 | 第17-18页 |
1.3.5 水酶法 | 第18页 |
1.3.6 超临界CO_2萃取 | 第18页 |
1.4 不饱和脂肪酸功效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2 三叶木通籽油提取工艺优化 | 第20-29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1.3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2.1 三叶木通籽预处理 | 第22页 |
2.2.2 超声波提取法 | 第22页 |
2.2.3 超声波辅助水酶法 | 第22-23页 |
2.2.4 索氏提取法 | 第23页 |
2.2.5 索氏提取优化工艺研究 | 第23-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2.3.1 不同提取方法籽油得率的比较 | 第25-26页 |
2.3.2 籽油单因素实验分析 | 第26-27页 |
2.3.3 籽油的正交实验分析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三叶木通籽油理化性质测定与脂肪酸组分分析 | 第29-40页 |
3.1 材料与设备 | 第29-3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3.1.3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3.2.1 透明度的测定 | 第30页 |
3.2.2 气味滋味的测定 | 第30-31页 |
3.2.3 色泽的测定 | 第31页 |
3.2.4 加热试验的测定 | 第31页 |
3.2.5 烟点的测定 | 第31-32页 |
3.2.6 相对密度的测定 | 第32页 |
3.2.7 冷冻试验的测定 | 第32页 |
3.2.8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3.2.9 皂化值的测定 | 第33页 |
3.2.10 酸值的测定 | 第33-34页 |
3.2.11 碘值的测定 | 第34-35页 |
3.2.12 过氧化值的测定 | 第35页 |
3.2.13 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3.3.1 籽油感官性质 | 第36页 |
3.3.2 籽油的理化性质 | 第36-37页 |
3.3.3 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三叶木通籽油活性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 第40-50页 |
4.1 材料与设备 | 第40-4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4.1.3 实验设备 | 第41-4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4.2.1 活性成分的测定 | 第42页 |
4.2.2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4.2.3 抗增殖活性的测定 | 第43-44页 |
4.2.4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4.3.1 多酚、黄酮、DPPH、FRAP及ABTS标准曲线 | 第44-45页 |
4.3.2 籽油活性成分含量 | 第45-46页 |
4.3.3 籽油抗氧化活性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3.4 籽油抗HepG2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结论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