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9-16页 |
(一)文化与文化传播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1.文化 | 第9-10页 |
2.文化传播 | 第10页 |
3.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 第10-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第二章 阿布赉汗国际关系与世界语言大学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现状调查 | 第16-32页 |
(一)调查问卷 | 第16-18页 |
1.问卷调查对象 | 第16页 |
2.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6-17页 |
3.调查问卷的信度 | 第17页 |
4.调查问卷的效度 | 第17-18页 |
(二)问卷分析 | 第18-32页 |
1.学生对教师和课本的评价分析 | 第18-21页 |
2.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分析 | 第21-25页 |
3.对中华文化相关内容的兴趣分析 | 第25-26页 |
4.学生喜欢的文化传播方式分析 | 第26-28页 |
5.中华文化传播效果分析 | 第28-29页 |
6.主观题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课程设置分析 | 第32-38页 |
(一)国情课等文化类课程 | 第32-34页 |
(二)综合课等语言类课程 | 第34-35页 |
(三)学校和孔子学院开展的中国文化活动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教学中文化传播的进一步探究 | 第38-46页 |
(一)国情课等文化类课程 | 第38-40页 |
1.国情课 | 第38-39页 |
2.跨文化交际课 | 第39页 |
3.中国文学课 | 第39-40页 |
(二)综合课等语言类课程 | 第40-44页 |
1.听课记录 | 第40-42页 |
2.听课记录分析 | 第42-43页 |
3.访谈记录 | 第43-44页 |
(三)文化活动 | 第44-46页 |
1.活动宣传 | 第44页 |
2.活动准备 | 第44-45页 |
3.活动开展 | 第45页 |
4.活动后续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 第46-52页 |
(一)国情课等文化类课程 | 第46-49页 |
1.课程设置方面 | 第46-47页 |
2.教师方面 | 第47页 |
3.教学内容方面 | 第47-48页 |
4.教学方法方面 | 第48页 |
5.学生方面 | 第48-49页 |
(二)综合课等语言类课程 | 第49-51页 |
1.课程设置方面 | 第49页 |
2.教师方面 | 第49页 |
3.教学内容方面 | 第49-50页 |
4.教学方法方面 | 第50-51页 |
5.学生方面 | 第51页 |
(三)文化活动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思考和建议 | 第52-57页 |
(一)国情课等文化类课程 | 第52-54页 |
1.课程设置方面 | 第52页 |
2.教师方面 | 第52页 |
3.教学内容方面 | 第52-53页 |
4.教学方法方面 | 第53页 |
5.学生方面 | 第53-54页 |
(二)综合课等语言类课程 | 第54-56页 |
1.教师方面 | 第54页 |
2.教学内容方面 | 第54-55页 |
3.教学方法方面 | 第55-56页 |
(三)文化活动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61-64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俄语版) | 第64-68页 |
附录3 访谈内容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