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沙门氏菌 | 第10页 |
| ·细菌的耐药性 | 第10-11页 |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临床沙门氏菌感染治疗 | 第11-12页 |
| ·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 第12-13页 |
| ·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 第13-14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体外诱导沙门氏菌及诱导后菌株的药物敏感性 | 第17-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 ·材料 | 第17-18页 |
| ·方法 | 第18-20页 |
| ·结果 | 第20-22页 |
| ·诱导结果 | 第20-21页 |
| ·诱导菌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PCR验证 | 第21页 |
| ·诱导后沙门氏菌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 | 第21-22页 |
| ·讨论 | 第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体外诱导沙门氏菌QRDR靶位点突变检测 | 第23-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材料 | 第23页 |
| ·方法 | 第23-24页 |
| ·结果 | 第24-35页 |
| ·gyrA、gyrB、parC及parE基因PCR扩增结果 | 第24-26页 |
| ·萘啶酮酸诱导菌株gyrA、gyrB、parC及parE基因核酸序列分析 | 第26-28页 |
| ·环丙沙星诱导菌株gyrA、gyrB、parC及parE基因核酸序列分析 | 第28-30页 |
| ·加替沙星诱导菌株gyrA、gyrB、parC及parE基因核酸序列分析 | 第30-32页 |
| ·左氧氟沙星诱导菌株gyrA、gyrB、parC及parE基因核酸序列分析 | 第32-34页 |
| ·德拉沙星诱导菌株gyrA、gyrB、parC及parE基因核酸序列分析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诱导菌株多重耐药泵AcrAB-TolC表达水平检测及序列分析 | 第37-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 ·材料 | 第37页 |
| ·方法 | 第37-40页 |
| ·结果 | 第40-54页 |
| ·菌株RNA提取结果 | 第40页 |
| ·引物特异性 | 第40页 |
| ·多重耐药泵AcrAB-TolC的扩增曲线及熔解曲线 | 第40-42页 |
| ·萘啶酮酸诱导菌株acrAB-tolC基因表达水平及核酸序列分析 | 第42-44页 |
| ·环丙沙星诱导菌株acrAB-tolC基因表达水平及核酸序列分析 | 第44-47页 |
| ·加替沙星诱导菌株acrAB-tolC基因表达水平及核酸序列分析 | 第47-49页 |
| ·左氧氟沙星诱导菌株acrAB-tolC基因表达水平及核酸序列分析 | 第49-51页 |
| ·德拉沙星诱导菌株acrAB-tolC基因表达水平及核酸序列分析 | 第51-54页 |
| ·讨论 | 第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5页 |
| ·展望 | 第55页 |
| ·创新点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