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有”字句习得偏误分析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1-12页 |
1.3 语料来源 | 第12页 |
1.4 前人研究成果 | 第12-16页 |
1.4.1 “有”字句本体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2 “有”字句偏误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1.5 教学大纲中“有”字句的分别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汉语“有”字句与韩语相关表达式比较 | 第19-30页 |
2.1 汉韩语的句子成分比较 | 第19-20页 |
2.2 汉语“有”字句与韩语相关表达式比较 | 第20-30页 |
2.2.1 表“领有”的“有”字句 | 第21-26页 |
2.2.2 表“比较”的“有”字句 | 第26-27页 |
2.2.3 表“存在”的“有”字句 | 第27-30页 |
第三章 韩国留学生“有”字句使用情况及偏误分析 | 第30-41页 |
3.1 “有”字句偏误情况分析 | 第30-38页 |
3.1.1 遗漏偏误 | 第31-33页 |
3.1.2 误加偏误 | 第33-34页 |
3.1.3 误代偏误 | 第34-36页 |
3.1.4 错序偏误 | 第36-37页 |
3.1.5 杂糅偏误 | 第37-38页 |
3.2 韩国留学生“有”字句正确使用情况 | 第38-41页 |
第四章 韩国留学生“有”字句偏误原因分析 | 第41-49页 |
4.1 遗漏偏误形成原因 | 第41-42页 |
4.2 误加偏误形成原因 | 第42-44页 |
4.2.1 谓语动词前“有”字误加偏误成因 | 第42-43页 |
4.2.2 表示无定的“有”字误加偏误成因 | 第43-44页 |
4.2.3 形容词谓语前“有”字误加偏误成因 | 第44页 |
4.3 误代偏误形成原因 | 第44-47页 |
4.4 杂糅偏误形成原因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有”字句的教学建议 | 第49-53页 |
5.1 加强汉韩对比分析 | 第49页 |
5.2 重视“有”字及其近义词语的辨析 | 第49-50页 |
5.3 平衡各类型“有”字句教学 | 第50-51页 |
5.4 强化“有”字固定结构教学 | 第51页 |
5.5 提高学生对汉语句子结构的敏感度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