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英文缩写说明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天然色素的概述 | 第9-10页 |
1.1.1 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简史 | 第9页 |
1.1.2 天然食用色素的现状 | 第9-10页 |
1.1.3 天然食用色素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第10页 |
1.2 天然色素的筛选、提取、纯化以及分析 | 第10-16页 |
1.2.1 天然色素的筛选原则 | 第10-11页 |
1.2.2 天然色素的提取技术 | 第11-13页 |
1.2.3 天然色素的纯化技术 | 第13-15页 |
1.2.4 天然色素的分析 | 第15-16页 |
1.3 膜分离技术 | 第16-19页 |
1.3.1 膜分离技术的概述 | 第16-17页 |
1.3.2 膜的分类 | 第17页 |
1.3.3 膜分离过程 | 第17-18页 |
1.3.4 膜的污染 | 第18页 |
1.3.5 膜污染的防止方法 | 第18-19页 |
1.4 食品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试验 | 第19-20页 |
1.4.1 毒性及其分级 | 第19-20页 |
1.4.2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 | 第20页 |
1.5 米团花的概述 | 第20-21页 |
1.6 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6.1 立题依据 | 第21-22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乙醇提取米团花黄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23-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1 材料与仪器 | 第23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1.3 微波辅助法提取米团花黄色素的单因素实验 | 第24-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2.2.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5-26页 |
2.2.2 米团花黄色素完全提取时溶液的吸光度值 A | 第26页 |
2.2.3 微波辅助法提取米团花黄色素的单因素 | 第26-28页 |
2.2.4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波辅助乙醇法提取米团花黄色素的工艺条件 | 第28-29页 |
2.2.5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2.2.6 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 第30-32页 |
2.2.7 米团花黄色素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32-33页 |
2.3 结论 | 第33页 |
第三章 膜分离技术分离纯化米团花色素 | 第33-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3.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3.1.3 工艺流程 | 第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3.2.1 蒽醌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的标准曲线 | 第36页 |
3.2.2 初步提取粗提液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3.2.3 膜通量与时间、压力的关系 | 第37-39页 |
3.2.4 膜分离纯化检测结果 | 第39页 |
3.3 结论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4.1 膜的清洗 | 第39-40页 |
3.4.2 膜的保存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化合物 2 的分离纯化和毒理学实验 | 第41-5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52页 |
4.1.1 材料与实验动物 | 第41-42页 |
4.1.2 米团花黄色素化合物 2 的制备 | 第42-47页 |
4.1.3 米团花黄色素化合物的毒理学实验 | 第47-5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4.2.1 小鼠急性毒理学试验 | 第52页 |
4.2.2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 | 第52-53页 |
4.2.3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第53-54页 |
4.2.4 Ames 试验 | 第54-55页 |
4.3 结论 | 第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