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多种离子对Maiilard反应体系中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形成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 丙烯酰胺和HMF的毒理学第10-12页
        1.1 丙烯酰胺的毒性第11页
            1.1.1 致癌性第11页
            1.1.2 遗传毒性第11页
            1.1.3 神经毒性第11页
            1.1.4 生殖毒性第11页
        1.2 HMF的毒性第11-12页
    2 丙烯酰胺和HMF的形成机理第12-14页
        2.1 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第12-13页
            2.1.1 天冬酰胺途径第12页
            2.1.2 非天冬酰胺途径第12-13页
        2.2 HMF的形成机理第13-14页
    3 丙烯酰胺和HMF的抑制方法第14-18页
        3.1 丙烯酰胺的抑制方法第14-17页
            3.1.1 抗氧化剂第14页
            3.1.2 植物提取物第14-15页
            3.1.3 含硫化合物第15页
            3.1.4 天冬酰胺酶第15页
            3.1.5 氨基酸第15-16页
            3.1.6 金属离子第16页
            3.1.7 微生物发酵第16-17页
        3.2 HMF的抑制方法第17页
        3.3 同时抑制丙烯酰胺和HMF的方法第17-18页
    4 丙烯酰胺和HMF的检测方法第18-19页
    5 本论文的研究构思和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有机盐和无机盐对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形成的影响第20-31页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20-21页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0-21页
        2.1.2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3页
        2.2.1 美拉德反应模拟体系的建立第21页
        2.2.2 加热时间、温度和含水量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影响第21-22页
        2.2.3 有机盐和无机盐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影响第22页
        2.2.4 氯化铁对丙烯酰胺的消除作用第22页
        2.2.5 丙烯酰胺和HMF的检测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30页
        2.3.1 丙烯酰胺和HMF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3页
        2.3.2 加热时间、温度和含水量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影响第23-25页
        2.3.3 阳离子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影响第25-26页
        2.3.4 阴离子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影响第26-29页
        2.3.5 氯化铁对丙烯酰胺的消除作用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不同价态金属离子在天冬酰胺/葡萄糖体系中对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形成的影响第31-42页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31-32页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1-32页
        3.1.2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32页
    3.2 实验方法第32-34页
        3.2.1 金属离子在天冬酰胺/葡萄糖体系中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影响第32-33页
        3.2.2 K~+,Ca~(2+)和Fe~(3+)在天冬酰胺/HMF体系中对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第33页
        3.2.3 糠醛的检测第33页
        3.2.4 葡萄糖的检测第33-34页
        3.2.5 丙烯酰胺、HMF和天冬酰胺的检测第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41页
        3.3.1 不同价态金属离子在葡萄糖/天冬酰胺体系中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影响第34-37页
        3.3.2 金属离子在天冬酰胺/葡萄糖体系中对天冬酰胺和葡萄糖的影响第37-38页
        3.3.3 K~+,Ca~(2+)和Fe~(3+)在天冬酰胺/HMF体系中对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第38-40页
        3.3.4 金属离子在葡萄糖/天冬酰胺模型体系中对各反应途径的影响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谷氨酸钠微胶囊对丙烯酰胺及5-羟甲基糠醛形成的影响第42-53页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42-43页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2-43页
        4.1.2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43页
    4.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4.2.1 微胶囊的制作第43页
        4.2.2 微胶囊缓释性能的测定第43-44页
        4.2.3 微胶囊形态及粒经的检测第44页
        4.2.4 增味剂和谷氨酸钠微胶囊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影响第44页
        4.2.5 谷氨酸的分解作用第44页
        4.2.6 谷氨酸钠微胶囊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动力学研究第44页
        4.2.7 丙烯酰胺和HMF的检测第4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4-52页
        4.3.1 谷氨酸钠微胶囊的形态和粒径第44-45页
        4.3.2 谷氨酸钠的标准曲线第45-46页
        4.3.3 谷氨酸钠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第46页
        4.3.4 增味剂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影响第46-48页
        4.3.5 不同浓度谷氨酸钠微胶囊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影响第48-49页
        4.3.6 谷氨酸钠微胶囊对丙烯酰胺和HMF形成的动力学研究第49-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2页
致谢第62-63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作者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热风干燥的黄花菜褪绿技术研究
下一篇:二次渥堆主要微生物对安化黑毛茶品质的影响研究